科室: 主治醫師 張海防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1967年Porstmann 首次施行非開胸法動脈導管未閉(PDA)封堵術獲得成功。國內1983年開始應用該技術。1977年Rashkind等經靜脈途徑送入傘形補片閉合PDA成功。1992年Cambier採用彈簧鋼圈封堵PDA,1997年Masura等開始採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療PDA,我國1998年引進Amplatzer技術。目前國內外普遍應用的是Amplatzer法及可控彈簧栓子法。

  適應證

  一、Amplatzer法

  (一) 左向右分流不合並需外科手術的心臟畸形的PDA;PDA最窄直徑 ≥2.0mm;年齡:通常≥6個月,體重≥4kg。

  (二) 外科術後殘餘分流;

  直徑≥14mm的PDA常合併較重的肺動脈高壓,其操作困難,成功率低,併發症多,應慎重。目前國產PDA封堵器或Amplatzer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有助於較大直徑PDA的封堵。

  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的PDA,封堵前應常規行右心導管檢查。若肺迴圈血流量/體迴圈血流量(QP/QS)>1.3;股動脈血氧飽和度>90%;可考慮行封堵術治療。首先進行封堵試驗,採用球囊或直接用封堵器封堵,若肺動脈壓下降(30mmHg以上或降低幅度為原來壓力的20%以上),主動脈壓力無下降及股動脈血氧飽和度上升,病人無不良反應,且造影示無或僅微量殘餘分流時,可釋放封堵器。但應注意避免過大封堵器造成的主動脈弓降部及左肺動脈狹窄;另外,術中操作要輕柔,一旦不成功應保證將封堵器順利收回鞘管內,以防止損傷PDA及發生肺動脈夾層等。如試封堵後肺動脈壓不下降反而升高,或心率變慢,主動脈壓下降,病人感胸悶、氣短、胸痛、頭暈甚至暈厥等不良反應,應立即收回封堵器。然後嚴密觀察病情,酌情處理。

  高齡病人的PDA 有時可合併不同程度的肺部疾患,儘管封堵術前肺動脈壓力低於主動脈壓力,但升主動脈及股動脈血氧飽和度可低於正常(不能用PDA伴重度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右向左分流來解釋)。即使試驗性封堵術後股動脈血氧飽和度仍不能恢復正常,此時若肺動脈壓力下降滿意,病人無不良反應也可進行永久封堵,不過應密切隨訪。

  上述兩種情況臨床經驗有限,需積累更多的病例進一步評價其中遠期效果。

  對於PDA 合併其他可介入治療的心血管畸形者,可酌情同期或分期行介入治療。

  對於PDA 合併其他不適合介入治療但暫時又不適合或不需要外科手術者(如小兒輕度主動脈瓣病變或細小冠狀動脈瘻等,可先行PDA封堵術,合併畸形應隨訪觀察,擇期酌情外科處理或介入治療。

  二、可控彈簧栓子法

  (一) 左向右分流不合並需外科手術的心臟畸形的PDA;PDA最窄直徑(單個Cook栓子≥2.0mm;單個pfm栓子≥3mm)。年齡:通常≥6個月,體重≥4kg。

  (二)外科術後殘餘分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