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胸外科 主任醫師 張傑

  Kohl等認為,在過去15年中採用超聲引導經皮穿刺技術介入治療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似乎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所治療胎兒的倖存率並不理想,要增加出生以後功能性雙心室修補術機會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妊娠更早期施行介入治療。為達到這個目的,採用超聲引導經皮穿刺技術所能做到的就十分有限,而通過胎兒鏡技術進行治療這一革新性技術手段顯著增加了影像學清晰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治療方式的侷限性,將引領人類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發展方向,而其所帶來的比超聲引導經皮穿刺方式略多的胎膜早破、胎兒早產等問題必將隨操作經驗增加和器械裝置更新而克服。為了獲取理想中的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手段,各國學者針對介入治療方法改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由於胎羊生理特性與人的胎兒相接近,研究中多選用胎羊作為實驗物件。

  Kohl等在胎兒鏡窺視下切開胎羊臍帶暴露臍血管,穿刺針刺入臍動脈後送入導引鋼絲及導管,在食道超聲監測下進行胎羊心導管檢查,發現無論是經食道、血管內還是心腔超聲均能比較清晰地顯示胎羊的心內及大血管結構。之後Kohl等應用胎兒鏡技術在胎羊前胸部劍突上縱行切開胸壁,暴露心臟,直接穿刺進行左室或右室,在食道超聲監測下將導引鋼絲送入心室內並通過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球囊導管沿鋼絲送入並進行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球囊擴張。Jouannic等切開孕羊腹壁,子宮外接後超聲定位經子宮穿刺胎羊右側肝靜脈,10例胎羊穿刺成功並且將心導管送入肺動脈,之後經過動脈導管到達降主動脈,9例進行了胎羊肺動脈瓣成形術。這些研究仍有比較高的胎羊死亡率,目前尚未有用於人類胎兒的報道。

  2006年Kohl等對13例人類非心臟疾病胎兒的16次宮內胎兒鏡手術(先天性脊柱裂6次、先天性隔疝8次、先天性氣道梗阻綜合徵2次)總結後認為,胎兒鏡技術目前已經能夠通過經皮穿刺羊膜腔方式進行手術,能得到理想的胎兒體位,能進行胎兒食道心臟超聲和胎兒心臟操作,並進行多種人類非心臟疾病胎兒的胎兒鏡手術和經皮子宮閉合術以及經皮胎兒胸壁切口閉合術;也能通過該技術將電極插入羊膜腔,通過胎兒面板得到人類胎兒心電圖,其清晰度遠大於經母親面板描記得到的胎兒心電圖;通過該技術將電極插入胎兒食道,得到人類胎兒食道心電圖,並對胎兒難治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心力衰竭進行治療;通過該技術將超聲導管插入胎兒食道行胎兒心臟超聲檢查,以及對胎兒導管介入手術進行超聲監測。這對於人類胎兒心臟介入治療來說是重要的試驗性里程碑,據此技術進行更早期的心臟介入治療對生後雙心室迴圈的建立將有很大益處。在這種手術方式的氣體環境下容易控制出血,且對胎盤血流影響很小,和開放性外科手術相比,母胎併發症明顯降低,有望通過操作技術的成熟、操作器械微型化以及利用單一套管針進行操作來降低伴隨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併發症。所以Kohl等認為,有了這些基礎,逐步將胎兒鏡技術引入人類胎兒心臟介入治療臨床手術的行為是謹慎而可行的。

  但是,理想的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式應能最大程度減少母胎併發症。母親腹壁切開暴露子宮增加了手術的侵入程度,一旦子宮切開,母親和胎兒的併發症明顯上升,早產幾乎不可避免,而且只要進入羊膜腔,胎膜早破的風險就存在,胎兒鏡技術對胎膜有一定程度的損壞。經超聲引導經皮穿刺介入治療方式創傷程度最小,能明顯降低胎膜早破和早產(發生率為2-7%)。所以在採取侵入程度更高的手術方式前,一定要權衡母親的安全和早產的風險。

  總之,隨著胎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數量不斷增加,對這些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預後判斷會影響胎兒期治療策略的選擇。像主動脈瓣狹窄在胎內可發展為左室肥厚性心肌病、併發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PA/IVS可引起RVDCC而陷於不可回逆的境地等等,這都是宮內干預的理由。胎兒介入治療進展中所取得的這些經驗不僅來源於施術者,而且得益於受術者,更有助於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病理生理學特點的準確把握和判斷。隨著超聲技術發展、操作器械改進、患者篩選標準日趨合理、治療方案不斷完善、對胎兒心臟解剖和功能特點不斷了解和其它評價手段不斷完善,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必將取得不斷髮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