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志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物件。

  1.第一診斷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ICDC10.D59.102)。

  2.1月≤年齡<18歲。

  3.溫抗體型。

  4.免疫性。

  (二)診斷依據。

  根據《血液病診斷和療效標準》(張之南、沈悌主編,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診療指南C血液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病史。

  2、臨床表現:貧血、肝脾腫大、黃疸、血紅蛋白尿。

  3、血常規:貧血程度不一。外周血塗片可見數量不等球形紅細胞、幼紅細胞或紅細胞碎片,網織紅細胞增多。

  4、骨髓檢查呈幼紅細胞增生象,偶見紅細胞輕度巨幼變。

  5、再生危象時,血象呈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減少,骨髓象呈增生減低。

  6、抗球蛋白試驗直接試驗陽性,主要為抗IgG和抗補體C3型,偶有抗IgA型;間接試驗可陽性或陰性。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診療指南C血液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糖皮質激素作為首選治療:可常規劑量或短療程大劑量給藥。

  2、紅細胞輸注:嚴重貧血或出現缺氧症狀需要輸紅細胞。儘可能使用洗滌紅細胞。

  3、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對糖皮質激素效果差者。

  (四)標準住院日為14天內。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D59.10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疾病編碼,且1月≤年齡<18歲。

  2、血液檢查指標符合需要住院指徵:血紅蛋白<70g/L,或伴有明顯缺氧症狀,或血紅蛋白下降過快。

  3、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明確診斷及入院常規檢查需2-3天(工作日)。

  1、必需的檢查專案:

  (1)血常規(包括網織紅細胞計數)、尿常規、大便常規+隱血;

  (2)抗球蛋白試驗、冷凝集素試驗;

  (3)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溶血全套、輸血前檢查、血沉、血塗片、血型、自身免疫疾病篩查。

  2、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專案:

  (1)感染相關病原檢查;

  (2)相關影像學檢查;

  (3)骨髓形態學檢查。

  (七)治療開始於診斷第1天。

  (八)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糖皮質激素作為首選治療:注意觀察皮質激素的副作用並對症處理。

  (1)常規劑量:潑尼鬆1C2mg/Kg/d,分次口服,用藥2C4周後,逐漸減停。

  (2)短療程大劑量給藥:甲基潑尼鬆龍15C30 mg/Kg/d,或地塞米松0.5C1.0mg/kg/d,×3C5d後,減量或停藥。

  2、紅細胞輸注:儘可能輸洗滌紅細胞,10mlC15ml/Kg/次。

  3、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0.4gC2.0g/Kg/d×1C5d,激素效果不佳時使用或病情嚴重時合併使用。

  4、極其嚴重或激素、丙種球蛋白效差的病例可考慮環孢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治療。

  (九)出院標準。

  不輸紅細胞情況下,血紅蛋白≥70g/L且無缺氧症狀,並且持續3天以上。

  (十)變異及原因分析。

  1、經治療後,血紅蛋白<70g/L並大於2周,退出該路徑。

  2、治療過程中出現溶血危象或再生障礙危象,退出該路徑。

  3、最終診斷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退出該路徑。

  4、最終診斷繼發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退出該路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