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免疫科 住院醫師 楊新新

  白塞病

  【概述】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屬於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複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面板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眼、中樞神經及大血管受累者預後不佳。

  本病在東亞、中東和地中海地區發病率較高,被稱為絲綢之路病。我國發病率無確切資料,任何年齡均可患病,好發年齡為16~40歲。我國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血管、神經系統及眼受累較女性多且病情重。

  【臨床表現】

  本病可多器官、多系統受累,但較少同時出現多種臨床表現。有時患者需經歷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相繼出現各種臨床症狀和體徵。

  1、口腔潰瘍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複發性、疼痛性口腔潰瘍(Aphthous ulceration,阿弗他潰瘍),並常以此為首發症狀。潰瘍可以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多位於舌緣、頰、脣、軟顎、咽、扁桃體等處。可為單發,也可成批出現,孤立散在分佈,呈米粒或黃豆大小,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深淺不一,底部有黃色覆蓋物,周圍為一邊緣清晰的紅暈,約1~2周後自行消退而不留疤痕,有些患者持續反覆發作。重症者潰瘍深大癒合慢,偶可遺有疤痕。複發性口腔潰瘍是診斷本病的最基本必備症狀。

  2、生殖器潰瘍

  約75%患者出現生殖器潰瘍,病變與口腔潰瘍基本相似。但出現次數少。潰瘍深大,疼痛劇烈、癒合慢。受累部位為外陰、陰道、肛周、宮頸、陰囊和陰莖等處。陰道潰瘍可無疼痛僅有分泌物增多。有的患者可因潰瘍深而致大出血或陰囊靜脈壁壞死破裂出血。

  3、眼炎

  約50%左右的患者受累,雙眼均可累及。眼部病變可以在起病後數月甚至幾年後出現,其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球充血、眼球痛、畏光流淚、異物感、飛蚊症和頭痛等。通常表現為慢性、複發性、進行性病程。眼受累致盲率可達25%,是本病致殘的主要原因。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眼部病變為色素膜炎(uveitis)。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狀體炎,合併前房積膿是白塞病典型的特異體徵,後葡萄膜炎和視網膜血管炎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眼部受累的其他表現有:角膜炎、皰疹性結膜炎、鞏膜炎、脈絡膜炎、視網膜炎、視神經乳頭炎、眼底出血等。此外可有晶狀體出血或萎縮、青光眼、視網膜脫落。單獨視盤水腫提示腦靜脈血栓,由白塞病所致的顱內血管病變可導致視野缺損。

  4、面板病變

  皮損發生率高,可達80%~98%,表現多種多樣,有結節性紅斑、皰疹、丘疹、痤瘡樣皮疹,多形紅斑、環形紅斑、壞死性結核疹樣損害、大皰性壞死性血管炎、Sweet病樣皮損、膿皮病等。一個患者可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皮損。而特別有診斷價值的面板體徵是結節紅斑樣皮損和對微小創傷(針刺)後的炎症反應。

  5、關節損害

  25%~60%的患者有關節症狀。表現為相對輕微的侷限性、非對稱性關節炎。主要累及膝關節和其他大關節。HLA-B27陽性患者可有骶髂關節受累,類似強直性脊柱炎的表現。

  6、神經系統損害

  又稱神經白塞病,發病率約為5%~50%。常於病後數月至數年出現,少數(5%)可為首發症狀。臨床表現依受累部位不同而各異。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較多見,可有頭痛、頭暈,Horner綜合徵、假性球麻痺、呼吸障礙、癲癇、共濟失調、無菌性腦膜炎,視乳頭水腫,偏癱、失語、不同程度截癱、尿失禁、雙下肢無力,感覺障礙、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等。周圍神經受累較少見,表現為四肢麻木無力,周圍型感覺障礙等。

  神經系統損害亦有發作與緩解交替的傾向,可同時有多部位受累,多數患者預後不佳,尤其腦幹和脊髓病損是本病致殘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7、消化道損害

  又稱腸白塞病。發病率為10%~50%。從口腔到肛門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潰瘍可為單發或多發,深淺不一,可見於食道下端、胃部、迴腸遠端、回盲部、升結腸,但以回盲部多見。臨床可表現為上腹飽脹、噯氣、吞嚥困難、中下腹脹滿、隱痛、陣發性絞痛、腹瀉、黑便、便祕等。嚴重者可有潰瘍穿孔,甚至可因大出血等併發症而死亡。腸白塞病應注意與炎性腸病及非甾類抗炎藥所致粘膜病變相鑑別,右下腹疼痛應注意與闌尾炎相鑑別,臨床上常常有術後傷口不癒合的病例。

  8、血管損害

  本病的基本病變為血管炎,全身大小血管均可累及,約10%~20%患者合併大中血管炎,是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動脈系統被累及時,動脈壁的彈力纖維破壞及動脈管壁內膜纖維增生,造成動脈狹窄、擴張或產生動脈瘤,臨床出現相應表現,可有頭暈、頭痛、暈厥、無脈。主動脈弓及其分支上的動脈瘤有破裂的危險性。靜脈系統受累較動脈系統多見。25%左右患者發生表淺或深部的遷移性血栓性靜脈炎及靜脈血栓形成,造成狹窄與栓塞。下腔靜脈及下肢靜脈受累較多,可出現Budd-Chiari綜合徵、腹水、下肢浮腫。上腔靜脈梗阻可有頜面、頸部腫脹、上肢靜脈壓升高。

  9、肺部損害

  肺部損害發生率較低,約5%~10%,但大多病情嚴重。肺血管受累時可有肺動脈瘤形成,瘤體破裂時可形成肺血管-支氣管瘻,致肺內出血;肺靜脈血栓形成可致肺梗塞;肺泡毛細血管周圍炎可使內皮增生纖維化影響換氣功能。肺受累時患者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大量咯血可致死亡。

  10、其他

  腎臟損害較少見,可有間歇性或持續性蛋白尿或血尿,腎性高血壓,腎病理檢查可有IgA腎小球系膜增殖性病變或澱粉樣變。

  心臟受累較少,可有心肌梗死、瓣膜病變、傳導系統受累、心包炎等。心腔內可有附壁血栓形成,少數患者心臟呈擴張樣改變、縮窄性心包炎樣表現,心臟病變與區域性血管炎有關。

  附睪炎發生率約為4%~10%,較具特異性。急性起病,表現為單或雙側附睪腫大疼痛和壓痛,1~2周可緩解,易復發。

  妊娠期可使多數患者病情加重,也有眼色素膜炎緩解的報道。可有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產後病情大多加重。近10%的患者出現纖維肌痛綜合徵樣表現,女性多見。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

  病程中有醫生觀察和記錄到的複發性口腔潰瘍、眼炎、生殖器潰瘍以及特徵性面板損害,如結節性紅斑、毛囊炎、痤瘡樣皮疹,另外出現大血管或神經系統損害高度提示白塞病的診斷。

  2、實驗室檢查

  本病無特異性實驗室異常。活動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陽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強。HLA-B51為易感抗原,其在白塞病患者中陽性率57%~88%,與眼、消化道病變相關。

  3、針刺反應試驗(Pathergy test)

  用20號無菌針頭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約0.5cm沿縱向稍作捻轉後退出,24~48小時後區域性出現直徑>2mm的毛囊炎樣小紅點或膿皰疹樣改變為陽性。此試驗特異性較高且與疾病活動性相關,陽性率約60%~78%。靜脈穿刺或面板創傷後出現的類似皮損具有同等價值。

  4、特殊檢查

  神經白塞病常有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數輕度升高。腦CT及磁共振(MRI)檢查對腦、腦幹及脊髓病變有一定幫助,急性期MRI的檢查敏感性高達96.5%,可以發現在腦幹、腦室旁白質和基底節處的增高訊號。慢性期行MRI檢查應注意與多發性硬化相鑑別。MRI可用於神經白塞病診斷及治療效果隨訪觀察。

  胃腸鋇劑造影及內窺鏡檢查、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有助診斷病變部位及範圍。

  肺X線片可表現為單或雙側大小不一的瀰漫性滲出或圓形結節狀陰影,肺梗塞時可表現為肺門周圍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氣/灌注掃描等均有助於肺部病變診斷。

  5、診斷標準

  本病無特異性血清學及病理學特點,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症狀,故應注意詳盡的病史採集及典型的臨床表現。

  6、鑑別診斷

  本病以某一系統症狀為突出表現者易誤診為其他系統疾病。以關節症狀為主要表現者,應注意與類風溼關節炎、賴特(Reiter)綜合徵、強直性脊柱炎相鑑別;面板粘膜損害應與多形紅斑、結節紅斑、梅毒、Sweet病、Stevens-Johnson綜合徵、尋常性痤瘡、單純皰疹感染、熱帶口瘡(Sprue)、系統性紅斑狼瘡、週期性粒細胞減少、艾滋病(AIDS)相鑑別;胃腸道受累應與克羅恩病(Crohn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相鑑別。神經系統損害與感染性、變態反應性腦脊髓膜炎、腦脊髓腫瘤、多發性硬化、精神病相鑑別;附睪炎與附睪結核相鑑別。

  【治療方案及原則】

  本病目前尚無公認的有效根治辦法。多種藥物均有效,但停藥後大多易復發。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現有症狀,防治重要臟器損害,減緩疾病進展。

  1、一般治療

  急性活動期,應臥床休息。發作間歇期應注意預防復發。如控制口、咽部感染、避免進刺激性食物。併發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2、區域性治療

  口腔潰瘍可區域性用糖皮質激素膏、冰硼散、錫類散等,生殖器潰瘍用1:5000高錳酸鉀清洗後加用抗生素軟膏;眼結、角膜炎可應用皮質激素眼膏或滴眼液,眼色素膜炎須應用散瞳劑以防止炎症後粘連,重症眼炎者可在球結膜下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

  3、全身治療

  (1)非甾類抗炎藥:具消炎鎮痛作用。對緩解發熱、面板結節紅斑、生殖器潰瘍疼痛及關節炎症狀有一定療效,常用藥物有布洛芬0.4~0.63/d;萘普生,0.2~0.42/d;雙氯芬酸鈉,25mg3/d等,或其他非甾體藥和COX-2選擇性抑制劑(見類風溼關節炎治療)。

  (2)秋水仙鹼:可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對關節病變、結節紅斑、口腔和生殖器潰瘍、眼色素膜炎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常用劑量為0.5mg,2~3/d。應注意肝腎損害、粒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

  (3)沙利度胺(Thalidomide):用於治療嚴重的口腔、生殖器潰瘍。宜從小劑量開始(50mg/d),逐漸增加至200mg/d,分次口服。不良反應有嗜睡、口渴、血細胞下降、肝酶增高、鏡下血尿和指端麻木等。服藥期間禁妊娠,以免引起胎兒畸形(詳見強直性脊柱炎用藥),另外有引起神經軸索變性的副作用。好轉後逐漸減量。

  (4)糖皮質激素:可有效地控制急性炎症,常用量為潑尼鬆40~60mg/d。重症患者如嚴重眼炎、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嚴重血管炎患者可考慮採用靜脈應用大劑量甲基潑尼鬆龍衝擊,1,000mg/d,3~5天為一療程,與免疫抑制劑聯合效果更好,單純應用糖皮質激素不能防止復發。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有不良反應(見系統性紅斑狼瘡用藥)。

  (5)免疫抑制劑:重要臟器損害時應選用此類藥。常與腎上腺皮質激素聯用。在疾病活動期控制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10~15mg)隔日口服,並聯合免疫抑制劑是預防復發的有效措施。此類藥物副作用較大,用藥時間應注意嚴密監測。

  ①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 CB1348):用於治療視網膜、中樞神經系統及血管病變。用法為2mg
3/d。持續使用數月直至病情控制至穩定,然後逐漸減量至小量維持。病情完全緩解半年後可考慮停藥
。但眼損害應考慮用藥2~3年以上,以免復發。用藥期間、應定期眼科就診檢查。副作用有繼發感染,長期應用有可能停經或精子減少、無精。

  ②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效果較苯丁酸氮芥差。用量為2~2.5mg/kg/d。可抑制口腔、眼部病變和關節炎,但停藥後容易復發。可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用。應用期間應定期複查血常規和肝功能等。

  ③甲氨蝶呤(Methotrexate):每週7.5~15mg,口服或靜注用藥。用於治療神經系統、面板黏膜等病變,可長期小劑量服用。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肝損害及消化道症狀等。應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功能等。

  ④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在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或肺血管炎、眼炎時,與潑尼鬆聯合使用,可口服或大劑量靜脈衝擊治療(每次用量0.5~1.0/O體表面積,每3~4週一次)。使用時囑患者大量飲水,以避免出血性膀胱炎的發生,此外可有消化道反應及白細胞減少等(見系統性紅斑狼瘡用藥)。

  ⑤環孢素(Cyclosporine):對秋水仙鹼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療效不佳的眼白塞病效果較好,劑量為3~5mg/kg/d。病情平穩後使用4周,以後每8周減0.5
mg/kg/d。如常用劑量療效不佳,可酌情加大劑量至7 mg/kg/d。應用時注意監測血壓和肝腎功能,避免不良反應。

  ⑥柳氮磺吡啶:3~4g/d,可用於腸道白塞病或關節炎者,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6)其他

  ①α干擾素:治療口腔損害、面板病及關節症狀有一定療效,也可用於眼部病變的急性期治療。

  ②TNF單克隆抗體(Infliximab)用於治療複發性色素膜炎已有報道,仍需臨床進一步觀察。

  ③雷公藤製劑對口腔潰瘍、皮下結節、關節病、眼炎有肯定療效。對腸道症狀療效較差。

  ④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斯匹林、潘生丁)及抗纖維蛋白療法(尿激酶、鏈激酶)亦可用於治療血栓疾病,但不宜驟然停藥,以免反跳。

  ⑤如患者有結核病或有結核病史,PPD皮試強陽性(5Iu有水皰)時,可試行抗結核治療(三聯)至少三個月以上,並觀察療效。

  4、手術治療

  重症腸白塞病併發腸穿孔時可行手術治療,但腸白塞病術後複發率可高達50%。復發與手術方式及原發部位無關,故選擇手術時應慎重。血管病變手術後也可於術後吻合處再次形成動脈瘤,故一般不主張手術治療,採用介入治療可減少手術併發症。眼失明伴持續疼痛者可手術摘除。手術後應繼續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可減少復發。

  【預後】

  本病一般呈慢性,易治療。緩解與復發可持續數週或數年,甚至長達數十年。在病程中可發生失明,腔靜脈阻塞及癱瘓等。本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受累或導致死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