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白成瑞

  記得去年剛入冬的一天早晨剛開診,一位60多歲的大爺便步履蹣跚的來到我的診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夫,我這人各方面都很突出,但最讓我刻骨銘心的突出卻是腰間盤突出,因為疼起來真要命啊,這一到數九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大爺詼諧幽默卻又充滿無奈,一語道出了“腰突”患者的苦楚。大爺口中的“腰間盤突出”在醫學上嚴格的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症”,這是一種脊柱外科“著名”疾病。雖然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認識卻不夠深入存在很多誤區,很多朋友談“突”色變,充滿焦慮與恐懼。
  今天和朋友們一起“剖析”一下這種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讓大家能夠了解這種疾病的前因後果,之後才會從容面對。首先大家要增強信心:“腰椎間盤突出症”絕對不是洪水猛獸,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它是可防可治的,經過醫患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被征服的。
  “大夫,最近我腰痛,我是不是腰間盤突出了?”這是我出診時聽到最多的話。其實單純腰痛或腿痛不一定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表現是腰痛同時伴有下肢像過電一樣的放射性串痛、發麻、沒勁,肌肉萎縮(兩條腿粗細不一樣),嚴重者會出現大小便無力、失禁等。如果合併腰椎管狹窄症時還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路多了會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蹲著或坐一會症狀會減輕,再走一段距離又會出現相同症狀。這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腰椎間盤髓核組織突破纖維環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脊髓、馬尾神經造成的症狀。一旦出現類似的表現之後需要及時就醫並進行影像學檢查才能確定是否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單純從影像檢查上看到有腰椎間盤突出,卻沒有這些典型症狀,這說明神經並沒有受到刺激和壓迫,那麼我們只能稱之為“腰椎間盤突出“而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了,一字之差卻有本質區別,治療原則也完全不同,所以沒必要一看到檢查報告中“腰椎間盤突出”字樣就盲目恐慌。

  “大夫,您說我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那還會是哪些疾病呢?”這也是很多患者的疑問。如果單純只是腰痛,最常見的是腰肌勞損或腰肌筋膜炎,多見於中青年,長期保持一種姿勢工作,又缺乏鍛鍊,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腰背部肌肉韌帶慢性勞損而產生疼痛。受傷或受涼及重體力勞動也可能出現腰痛,脊柱腫瘤也會出現腰痛但較為少見,由脊柱骨折引起的腰痛多有外傷病史。如果單純只是臀部或下肢疼痛,最常見的是梨狀肌綜合徵或神經根炎,梨狀肌綜合徵是指坐骨神經在臀部的梨狀肌受到卡壓而引起的疼痛,單純的腿痛還要排除下肢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
  當患者出現腰部痠痛,同時還伴有明顯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甚至大小便異常,會陰周圍麻木感時,就應該及時到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診了。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選擇腰椎CT或者核磁檢查。結合患者病史,如果症狀體徵和影像檢查中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的部位互相對應,則腰椎間盤突出症就能夠確診了。很多患者得知自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往往會感到十分焦慮和無助,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是一種可以治癒的脊柱外科常見疾病。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案,只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都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
  如果症狀較輕病程較短,且椎間盤突出不嚴重,首選非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療效滿意。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一般臥稍硬板床休息3-4周,需下地活動時嚴格佩戴腰圍。疼痛比較明顯時可以使用非甾體消炎止痛、神經營養藥物緩解症狀。此外還可以到正規醫院進行康復理療,但是粗暴的按摩牽引往往使症狀加重,應儘量避免。建議長期久坐伏案工作的朋友們應該適當增加有氧運動和腰背肌功能練習如“小燕飛”和“五點支撐”,增強腰背部肌肉力量,減輕椎間盤的區域性壓力。因為坐立位前傾時腰椎間盤的壓力約是體重3-4倍,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纖維化撕裂、髓核脫出產生症狀,所以要儘量避免持續坐立工作,這樣既有助於疾病康復,也可以有效預防發病。

  如果通過上述治療效果不佳,出現下面這些情況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首先,腰腿痛症狀比較嚴重,且反覆發作,經過嚴格正規的保守治療效果均不佳,症狀逐步加重,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和工作。其次神經明顯受累,出現肌力下降和足下垂(不能抬腳和勾腳尖)等。出現了大小便不能控制、失禁,這是馬尾綜合徵的表現,也是進行急診手術的指徵。
  一提到手術,患者往往有顧慮,總是擔心手術有風險。其實目前手術安全係數非常高。術前會進行完善的術前檢查和準備,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會對患者整體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經過評估之後進行手術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目前的手術操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手術方法多種多樣,既包括傳統的開放手術又包括目前發展迅猛的脊柱微創手術。不同手術方案的原理基本一致,即去除壓迫神經的因素(減壓),根據需要還可以選擇固定融合。“大夫,我手術後會不會癱瘓?”幾乎所有患者術前談話都會問到這個問題。我會和患者說:手術造成癱瘓的風險很低,甚至遠低於不做手術任由神經持續壓迫造成癱瘓的風險,也就是說不做手術才容易癱瘓。手術是為了儘早解除壓迫、緩解疼痛、防止癱瘓。一旦錯過最佳手術時機可能會造成永久不可逆的後遺症,如跛行、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之後再做手術可能也不會恢復了!
  其實手術也不是人們想象中那麼可怕,即便是傳統的全麻開放手術即所謂的開刀手術,在術後第二天就可以帶腰圍下床活動,傷口皮內縫合不需要拆線,術後3天即可出院,術後基本生活都能自理。除了開放手術之外還有脊柱微創技術,微創是相對開放手術而言的,這是一種新理念手術,手術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其中目前公認的最微創的便是“椎間孔鏡手術”了。下面重點介紹一下這種技術。
  椎間孔鏡是一種脊柱內窺鏡,和大家熟知的腹腔鏡、關節鏡原理是一樣的。它是一個配備有光源的管道和鏡頭,在精確定位之後通過身體側方或者側後方的0.8cm小切口,到達腰椎間盤突出部位,通過外接的監視器(電腦顯示屏)便可清楚的觀察到突出髓核、神經根和硬膜囊,同時能夠明確看到神經被壓迫的情況,醫生仔細的保護好神經再小心翼翼的用抓鉗把壓迫神經的組織都拿掉,神經徹底被解放之後症狀馬上就能緩解。大多數患者採用的是局麻,在手術檯上醫生和患者邊交談同時就把手術完成了,交談的目的就是判斷患者有沒有出現下肢不適感,這樣就能有效避免手術中損傷神經。手術結束後,患者會驚喜的發現之前的症狀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馬上就可以下床正常活動了。
  需要強調一下的是,脊柱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來說不存在孰優孰劣,醫生會根據病情選擇適合患者的技術,對於患者來講適合自己的技術就是最好的技術。當然微創手術相對開放手術更安全,損傷更小,恢復也更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