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治醫師 唐光軍

  降壓治療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最終目的是保護靶器官減少併發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總危險。時間治療學的基本原則是根據疾病發生或發作的晝夜節律特徵,通過調整投藥時間及/或劑量、或應用特殊製劑,調整相應時段內血液或組織中的藥物濃度,從而增加療效並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即在疾病發生的高危時段增加藥物劑量或活性,在其他時段則適度降低藥物活性。時間治療學方法有助於以最小的醫療經濟學及毒副反應代價獲取最佳的治療效果。

  3. 1  降低晝夜血壓整體水平,使血壓達標降低血壓是治療高血壓的基石。在最近的20 多年中, 許多大型的臨床試驗證實了降低血壓的益處。

  WHO/ ISH 高血壓治療指南提出,收縮壓下降10mmHg(1mmHg = 0. 133kPa) ,舒張壓下降5mmHg ,10 年內對於極高危的高血壓患者可使心腦血管事件的絕對風險下降10%。所謂血壓達標,就是把血壓控制在某一個目標值或更低,以保證將血壓對人體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依照現行的高血壓防治指南,普通高血壓患者降治療的靶目標為140mmHg/90mmHg以下; 對於合併嚴重靶器官損害(如糖尿病、腎病、心肌梗死等) 的高血壓患者,其靶目標值為130/80mmHg;60歲以上的老年人收縮壓至少要控制在150mmHg 以下。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是降低血壓並達標的主要措施。實際上,單種藥物治療只能使小部分患者血壓達標,而約60%~70%的高血壓病人可能需要聯合用藥,即選用兩種或以上的降壓藥物。確定聯合治療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到每種藥物的藥理學機制與臨床作用特點,保證藥物間的降壓作用協同或至少相加,而不良反應可以相互抵消或至少不重疊或相加。

  3. 2  控制血壓晨峰

  清晨血壓從夜間睡眠期間較低水平上迅速升高的現象被稱為血壓晨峰,也有將血壓晨峰現象稱為清晨高血壓。血壓晨峰過高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在清晨發生頻率最高的重要影響因素。選擇適宜的藥物和給藥時間可有效控制血壓晨峰從而減少清晨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根據患者血壓波動的節律性,選擇能24h控制血壓的長效製劑,如果使用短、中效製劑,一定要按時給藥;可於清晨醒後立即服藥,儘快起效控制血壓以降低其高危性;老年患者清醒後起床動作宜慢、活動量宜小,逐漸過渡到適宜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特別對喜歡晨練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不宜大運動量鍛鍊;提倡家庭自我監測管理清晨血壓,如有必要可提供額外的降壓治療。

  3. 3  維持血壓晝夜節律

  血壓晝夜節律的異常與高血壓靶器官損害之間的關係尚有爭議,而且仍然不十分清楚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與靶器官損害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是二者之間肯定密切相關。一般認為使夜間血壓的下降幅度達到一個理想水平(即10%~20%),恢復正常的血壓晝夜節律是有益的,這一目標較易達到但具體做法因人而異。常用的降壓藥物可能對人體血壓的晝夜節律產生一定影響。研究發現,對於非杓型血壓和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噻嗪類利尿劑是一種有效的降壓藥物,這類藥物可有效降低夜間血壓並使血壓的晝夜分佈特徵由非杓型轉變為杓型,對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尤是如此。同樣,在肥胖的高血壓患者(這些病人多屬於鹽敏感型),非杓型血壓者應用利尿劑治療的效果較杓型血壓者更為有效。在HOPE研究[6 ]的一個亞組中,患者在入選研究時以及在隨機分組接受安慰劑或拉米普利(10mg)治療後行動態血壓監測。結果發現接受拉米普利治療的患者夜間收縮壓較日間下降更為顯著。這一結果提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其他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治療藥物可能有助於恢復杓型狀態。此外,不同型別的降壓藥物可能對血壓晝夜節律的影響有所不同。例如,在日間β-受體阻滯劑的降壓作用較強,在夜間卻較弱,故有可能使患者血壓由杓型轉變為非杓型。而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在夜間的降壓作用則優於日間,有助於非杓型血壓轉變為杓型血壓。

  3. 4  平穩降低血壓水平,減小血壓變異性

  血壓變異性又稱血壓波動性,表示個體在一定時間內血壓波動的程度,是定量評價心血管自主神經活動的無創指標,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經對心血管的動態調節過程,它的研究有賴於動態血壓監測技術在臨床的應用。鑑於血壓晨峰與夜降過度之危險,時間藥理學要求藥物需具有24h內持續穩定的降壓效力。對此,降壓谷峰值比率(降壓T/ P) 可作為衡量指標,同時結合平均降壓幅度(含24h 、日間和夜間)及動態血壓監測等綜合評價。一般認為,短效降壓藥增加血壓變異,長效降壓藥則可達到24h 內平穩降壓和減少血壓變異。因此,目前趨向於選用長效製劑,即使用高降壓谷峰比的製劑,通過降低24h 的血壓水平,而減少血壓變異性。較高的谷峰比值( ≥50 %) 可避免在峰作用時血壓過度下降,而在谷濃度時仍保持較好的降壓作用,使血壓在24h 內維持穩定水平,因此近些年來多主張選用降壓T/ P > 60 %的降壓藥物。同時應注意給藥時間,以防止早晨血壓過度升高及夜間血壓過低,減少高血壓的併發症和病死率。結合血壓的時間生物學特點,對於降壓T/ P > 60 %的降壓藥物,其服藥時間多主張清晨服用,使降壓藥物峰效應與血壓清晨高峰相對應,有利於對晨峰血壓的控制,降壓藥物的谷效應正好在夜間,從而避免了夜間血壓降得過低。

  3. 5  降低脈壓

  脈壓增大與大動脈彈性和順應性改變密切相關,脈壓增加是反映大動脈硬化的一個指標。大量研究均提示脈壓是心腦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危險因子,尤其對中老年人冠心病發生和死亡的預測作用更大。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脈壓增大佔很大的比例。老齡化和高血壓是引起血管僵硬度增加的常見原因。在臨床工作中,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及脈壓水平應進行早期干預,可以通過許多非藥物療法達到提高動脈順應性的目的,如有氧鍛鍊、飲食控制等,減少鹽的攝入,對降低大動脈僵硬度,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降低心血管併發症具有重要的意義。

  3. 6  降低中心動脈壓

  ASCOT - BPLA ( Anglo - 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 -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Arm ,盎格魯斯堪的維亞心臟終點事件試驗- 降壓部分) 的分支研究ASCOT - CAFE (Conduit Artery Functional
Endpoint,傳輸動脈功能性終點) 引起人們很大興趣,給人們的降壓治療提供了新視點,即降低中心動脈壓[7 ]。中心動脈壓揭開了相對較小診所血壓差異為何產生相對較大治療益處的謎團。所謂“血壓外”( beyond blood pressure)效應可能就是“袖帶外”(beyond cuff)效應。中心動脈壓就是主動脈血壓,一般指升主動脈根部的收縮壓。由於逆向壓力波抵達肱動脈的時間稍早於主動脈,在肱動脈重疊在收縮晚期,在主動脈重疊在舒張早期,因此正常生理狀態下肱動脈的收縮壓和脈壓大於中心動脈,通常升高10mmHg~15mmHg。隨著年齡增大,壓力波傳遞速度增快,在老年期逆向壓力波在肱動脈和主動脈的重疊時間幾乎相同,兩者才逐漸接近。近年來一些前瞻性的臨床隨訪研究證實,中心動脈壓升高與心、腦、腎等器官損害及其併發症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它預測心血管事件的能力優於外周動脈(肱動脈)壓力。CAFE

  研究發現,阿替洛爾組與氨氯地平組對肱動脈收縮壓和脈壓影響的差異很小,但是對中心動脈收縮壓和脈壓影響的差異則較大,阿替洛爾組中心動脈收縮壓與脈壓分別顯著高於氨氯地平組。ASCOT- BPLA的結果表明,氨氯地平為基礎治療方案優於阿替洛爾為基礎治療方案。在一項隨機交叉比較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肱動脈和中心動脈收縮壓影響的研究中,發現噻嗪類利尿劑和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降低肱動脈和中心動脈收縮壓的幅度相同;β-阻滯劑降低中心動脈收縮壓的幅度小於肱動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降低中心動脈收縮壓的幅度大於肱動脈[8 ]。

  總之,對高血壓的時間生物學和時間治療學的研究,闡明瞭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生物學節律與靶器官損害的關係,指導臨床選擇合適的藥物及給藥時間,

  以期在有效降低晝夜平均血壓水平的前提下盡力維持或恢復相對“健康”的血壓節律模式,減少其變異性,有助於減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時間治療學會在高血壓的治療方案選擇、降壓藥物開發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