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治醫師 王永坤

  近年來,全球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在美國,約11%的乳腺癌患者年齡為35歲-45歲,而亞洲人群中年輕乳腺癌患者比率明顯高於西方,佔亞洲所有乳腺癌患者的9.5%-12%。我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正急速遞增,成為年輕女性中死亡率增長最快的癌症之一。2008年,中國小於40歲乳腺癌患者比例佔乳腺癌發病總數的12.56%。根據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1990年到2007年間,上海市小於40歲乳腺癌患者比例佔全市乳腺癌發病總數的10%-20%。目前,年輕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預後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治療篇】

  誤區一:手術範圍越大越好

  這個觀念在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中比較根深蒂固。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大家逐漸對此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但仍然不排除有些患者就是無法突破心理障礙,對於手術總希望做得越大越安心。其實,保乳手術的開展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引入我國。雖然保乳相對全乳切除手術,其復發風險偏高,但配合放療,其復發風險能降到10%左右,而即便進行全乳切除,也不可能達到根治乳腺癌的目的,其複發率仍可能有2-5%。

  對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言,區域性復發並不可怕,有效防範遠處轉移才是關鍵所在。需要強調的是,這與保乳還是全切沒有必然聯絡,主要是由患者所患腫瘤型別決定的。而現代醫學已經可以對患者進行腫瘤型別的細分,醫生則據腫瘤分型報告,會針對不同型別腫瘤進行配套的綜合性治療。因此,保乳手術本身不會給患者最終生存率造成實質性影響,反而可以提升患者自信心,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倒是一些全切的患者往往會認為手術已經做得很乾淨,而忽視了後續的全身性治療。

  誤區二:千篇一律手術至上

  手術雖然在乳腺癌的治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僅靠手術是很難進行根治的。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癌細胞會通過血行轉移。手術只是區域性病灶的摘除,必須要有化療、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這類全身性治療來保駕護航,才有獲得治癒的可能。相關統計發現一個現象,保乳病人的預後反而比全切要更好。當然,這其中一方面是由於符合保乳條件的患者往往腫塊更小,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部分全切的患者認為自己已經將病灶切得非常乾淨,沒有必要再進行後續治療,而保乳病人則相對會更加積極配合做完全套治療。因此,全切患者更要樹立積極配合做完全套治療的理念,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另外,乳腺癌有不同的分型,形象比喻就是有智商低的,有智商高的。比如有些雖然腫塊看似長得很大,但增殖速度並不快,即便發生遠處轉移,其惡性程度也並不高,化療對它們效果並不明顯,但內分泌治療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它們就是智商低的,我們叫它腔面A型;而有些型別就不是僅靠內分泌藥物就能完全控制,而是需要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等手段結合,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就稱它們是智商高的。

  誤區三:化療盲目求小

  對於化療,患者往往因為懼怕其副作用,希望療程越短越好,劑量越小越好。但化療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其療程和劑量必須達到一定要求。當然,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承受能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化療。

  其實,化療本身並不存在大與小之分,而只是根據細胞生長特點、不同的藥物特性,通過一定的給藥節奏,達到更好的腫瘤殺滅效果。周單元化療其實也是按三週算一個療程。因此所謂的大、小化療只是大家根據給藥時間而給出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

  誤區四:輕視內分泌治療

  由於內分泌治療的長期性和副作用的耐受問題,一些患者無法長期堅持下來,或者不能規範服藥,又或者是對服藥打折扣,這些做法都是非常危險的。

  對於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來說,內分泌治療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控制方式。因為雌激素是這類癌細胞生長的必要條件,控制住了雌激素,癌細胞就“斷糧”了。因此,長期的藥物服用能讓癌細胞無法獲得適宜的生長環境,雖然目前暫時無法讓它如同被化療藥物一樣殺滅,但卻能讓它們長期沉眠。而且,現在對於內分泌治療的使用時間、方法,學界一直還在探索,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有可能要求終身用藥。但如果不能按規範堅持服藥,就有可能讓癌細胞獲得“養料”,從而讓患者暴露在復發、轉移的危險之中。統計資料顯示,這類乳腺癌的復發轉移率雖然總體不高,但風險卻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此堅持長期規範用藥對癌細胞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關鍵。

  另外,對於不需要內分泌治療的患者來說,比如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也不必焦慮,覺得自己是無藥可救。應該說,這種型別不是無藥,而是不需要內分泌治療。因為對部分患者而言,手術、化療、放療本身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而且這種型別相比有長期復發風險的內分泌治療的型別來說,只要能安然度過前三年,後續可能面臨復發轉移的風險就會急劇下降。

  誤區五:誇大內分泌治療副作用

  內分泌治療其實就是一種控制體內激素的療法,目的就是讓癌細胞無法獲得雌激素。但這種治療在防止癌細胞獲得雌激素的同時,身體其他正常部位需要的雌激素也同樣受到抑制,因此就會發生潮熱、心煩、失眠等等一系列反應,而這些反應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原因導致的,就是雌激素的消退,其實也就是更年期反應。如果副反應非常不耐受,可以考慮諮詢婦科醫生,採用治療更年期綜合症的一些藥物進行改善。

  另外,對於三苯氧胺帶來的子宮內膜增厚問題,如果是絕經前女性,伴隨月經週期,內膜會有一個逐漸增厚、經期結束後自動脫落的過程,定期B超檢查,從經驗來看,低於19毫米目前都是安全的。而對於絕經後女性來說,如果出現內膜增厚則需要警惕,可以考慮換為芳香化酶抑制劑。如果出現不規律的陰道出血則需要及時就醫。

  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骨質疏鬆的風險會增加,因此絕經後女性建議服用鈣補充劑,必要情況下可以進行雙磷酸鹽類藥物(唑來膦酸)干預。而對於絕經前採用諾雷得或抑那通進行藥物去勢療法的女性,則還需要半年到一年一次骨密度監測,視情況配合使用唑來膦酸治療。建議患者保持中等強度的運動,適當晒太陽,對預防骨質疏鬆也會有一定幫助。

  誤區六:過度依賴非常規治療

  對於非常規治療,我們的態度是,不反對在保證常規治療的前提下適度接受非常規治療,但要理性對待、慎重選擇,小心上當受騙。所謂非常規治療就是指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以外的治療。

  目前大家用得最多的非常規治療就是中藥。中藥在乳腺癌治療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抵抗力,而不是抗擊腫瘤。中藥裡抗擊腫瘤成份的藥物往往毒性並不弱,使用後導致肝腎損傷的情況也並不鮮見,因此一定要慎重。另外,一些打著中藥招牌,價格高昂的所謂抗癌神藥也全都是騙人的,包括靈芝孢子粉在內,至今沒有任何資料能夠證明其在對抗腫瘤方面的療效。

  對於國外的一些所謂新的療法、新藥,針對一些比較晚期的患者,如果有條件去嘗試,那是最後的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那些藥物療效往往缺乏明確的資料支援,本身風險也是極大的。

  所以,價格昂貴並不能代表它一定好,不代表它一定有效,柳光宇的一個骨轉移病人服用三苯氧胺已經4年了,控制得非常好,一個月只要二十幾塊錢。因此,他奉勸大家不要亂花錢,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比如赫賽汀。

  【康復篇】

  誤區一:談癌色變

  乳腺癌是目前預後最好的癌症之一,能夠有大約七成左右的治癒率。因此,醫生不希望大家因為那另外三成而成天擔心、疑神疑鬼、情緒抑鬱。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治療結束了還三天兩頭跑醫院。

  誤區二:重治療輕複查或過度檢查千萬不要以為治療結束就萬事大吉

  乳腺癌具有長期復發轉移風險,因此患者需要堅持長期的定期複查。三年以內複查頻度可以適當高一點,三年以後一年進行一次。當然現在還有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過度檢查,一直擔心自己是不是轉移了。其實即便增加檢查頻度,也不會對生存率帶來助益。醫生做過一個十年的對比跟蹤統計,發現三個月一次和一年一次複查,在生存率上不存在差異。

  另外,關於腫瘤標誌物,因為可能影響它的因素比較多,它並不能做到對復發轉移進行早期診斷。因此,對於沒有發生轉移的早期患者,不建議查這個指標,容易徒添憂慮。

  誤區三:飲食亂禁忌

  目前為止,尚沒有證據證明某一類食物與乳腺癌的復發或轉移有關,比如海鮮、雞、雞蛋、牛奶、豆製品等等,都是民間的以訛傳訛。實際上,海鮮比河裡養殖的相對更安全,豆製品是植物雌激素,能一定程度緩解內分泌治療帶來的身體副反應,是非常好的食物。因此飲食關鍵是注意膳食平衡、營養均衡,品種儘可能多樣化。

  誤區四:害怕夫妻同房

  正常的夫妻生活對患者康復不僅無害,反而是有益的,而且能夠增進夫妻間感情。年輕患者完全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生育。目前,柳光宇蒐集自己病人在治療後生育寶寶的照片,已經有了十多張,他準備做成相簿,作為退休後的紀念。

  誤區五:迴避社會活動

  不要回避社會活動,儘可能回到患病前的身心狀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是乳腺癌康復的重要表現。多和患友進行交流也是不錯的方法,關在家裡無所事事容易胡思亂想,反而不利於疾病康復。希望大家明白,看病是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天呆在家裡躺著,希望乳腺癌患者早日康復,回到社會大家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