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程玉先

  人為什麼會得癌症呢?許多人都很關心這個問題哈。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萬人,我國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為了降伏這一絕症,科學家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攻克癌症的辦法。癌症從哪裡來,是怎麼害人的呢?什麼樣的人群發生癌症的機率高?面對癌症這個“最強對手”,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本文告訴的遠不止這些哦。

  每次開啟癌症這個話題,都會引發大家的一聲嘆息。有一種說法,只要人活得足夠長,那麼每個人都會得癌症,這一說法也得到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的支援――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每個人一生當中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是22%。

  更為驚人的是,根據《2013年度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最新資料,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為312萬,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每年全國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約為270萬,每分鐘就有5人死於癌症。全世界20%的新發癌症病人在中國,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國。

  無論我們多麼扼腕,有多長的嘆息,癌症的存在都已是事實,不妨瞭解多一點這個“最強對手”,再看看我們在這個巨大的陰影面前,能做些什麼。

  “長壽”的癌症

  首先要說明,癌症並不是人類社會進入高速化發展的現代才出現的,追根溯源有一定困難,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的癌症出現在一條1.1萬前的狗身上,這條狗通過交配將癌細胞轉移到了其他狗身上,這種癌症得以存續至今。

  此結論是由英國劍橋大學的Elizabeth Murchison等人研究得出的。他們通過對這種異常長壽的癌症基因組進行研究,發現儘管已經有數百萬的突變累積,但在適當條件下癌症繼續存活上萬年,並非難事。他們將這一結論發表於2014年年初的《科學》雜誌上。

  其實論起對於癌症的記載,傳聞一直都很多。傳說在公元前2980年左右的古埃及時代,有著“醫藥之神”稱號的印和闐在他的醫術中介紹了許多種疾病及治療方法,唯獨對癌症表示束手無策;另相傳公元前377年去世的歐洲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已經能夠分辨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而據說我國曆史上的神醫華佗,已經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這些傳說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不過從中可以窺視出的是,早在很遠古的時代,醫生們就已發現患癌這一現象,並在積極的進行著各類根除嘗試。

  論癌的“自我修養”

  自分子遺傳學興起後,癌的運作方式及潛在機理才真正被揭曉:我們的DNA遭到破壞,控制不住某些細胞,它們肆無忌憚的生長,對人體其他的細胞造成影響;它們還會在人體流動,把壞的影響帶到身體其他的部位,去影響其他的細胞。這是一個惡性的死迴圈,患者會出現很多有損身體健康的症狀,最終導致死亡。

  我們體內的細胞每天都在更新著,人體這部機器要維持正常運轉全靠他們,其中有三個角色尤為重要,一種是促進細胞生長的原癌基因,一種是控制細胞過分生長的抑癌基因,還有一種是檢查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是否出錯的蛋白質。

  如果用一個場景來形容它們之間的配合,大概會是這樣的:假設你(細胞)在跳舞(正常代謝),跟著老師學著固定的動作,你做錯了老師就會糾正你(DNA錯配修復蛋白質)。可突然你嚼了炫邁口香糖(原癌基因發生變異),於是就變得“根本停不下來”(不停複製),這時候你的朋友把音樂關掉(抑癌基因發揮作用)了,你就停下來了。

  癌之初,性本善

  人人都有患癌風險,這句話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有原癌基因,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癌症。人體細胞發生癌變是突變累積的結果,這個突變點可能來自於遺傳、病毒、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遺傳會使攜帶不良突變的個體患癌症的幾會比正常人高,環境、病毒等外界因素則是會長久刺激人體免疫應答系統,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喝酒、抽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引發癌症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2012年的中國癌症登記年報》繪製的“中國癌症地圖”,根據圖中顯示,癌症發病是有地域區別的。比如,宮頸癌高發地區:內蒙古、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江西,胃癌高發地區:遼寧、山東、甘肅、江蘇、福建,肝癌高發地區:浙江、廣西、江蘇等沿海地區,內蒙古、吉林。

  相似的地理位置意味著相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這也表明環境對激發人體癌變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湖南等地有嚼檳榔習慣,可能導致口腔癌,礦區、化工廠等工作環境下的人易患肺癌等。

  癌的“偵察兵”

  許多癌症在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了,除了患者平時對身體不適沒有留意外,與檢測技術也有關係。有的癌症並不那麼容易發現,傳統的血液測試、X射線影像和核磁共振技術沒有辦法讓醫生看清病變位置,可能出現漏檢錯檢現象。

  癌症的防控,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對如何防癌,專家們動用著十八般武器,各展其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肯尼斯・金茨勒教授認為利用蛋白質譜來尋找基於蛋白的癌症標誌物尤其重要,而發展基於血液、糞便或尿液中的腫瘤遊離DNA以進行癌症檢測也是有效的手段。

  另有科學家發現,微小核糖核酸在各種腫瘤中都有異常表達。由於微小核糖核酸在生命活動的主要活動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且穩定性高於某些蛋白質,於是不少的機構正在嘗試用微小核糖核酸作為生物標誌物來測定癌細胞。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也另闢蹊徑,開發了用核磁共振成像來顯示糖消耗的癌症檢測技術,使腫瘤精確成像得以較好的被解決。

  既然癌症與基因有關,那麼想辦法發現癌症的致病基因,將是診斷癌症的可靠依據。基於此思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領導者之一、哈佛與麻省下屬的Broad Institute院長Eric Lander更加傾向於使用基因測序這一最新手段。並認為,隨著成本的不斷下降,在未來的五六年內,我們將有可能獲得疾病基因的完整目錄。

  癌的預與防

  聊過了癌症的可怕,再來強調一下,其實如果正確預防,癌症並沒有那麼可怕。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通過改變或避免以下幾種主要危險因素,30%以上的癌症可以得到預防:菸草使用、體重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身體活動、酒精使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城市空氣汙染、家庭使用固體燃料產生的室內煙霧。

  當然,提前接種針對人乳頭瘤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減少暴晒時間,亦可對預防癌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定期進行檢查,身體不適及早就醫,具有家族遺傳史、患有慢性疾病或長期接觸易觸發癌症環境的人進行癌症定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能有效的將癌症“關在門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