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治醫師 宋來麗

  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吃的東西是越來越豐富了,越來越貴了,是不是就是對寶寶越來越好了呢?

  嬰兒期是人生長髮育的第一個高峰期,而營養是健康的基礎。這個時期營養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體格與智慧的發育,0-3歲是寶寶體格生長最快的時期,同時呢也是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所以說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很關心下一代的成長,所以說他們是很關注嬰幼兒營養問題的。在吃的方面,爸爸媽媽對孩子是不吝嗇的,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有些孩子還是存在一個營養不良的現象。

  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瞭解一下,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不良性疾病都有哪些?3歲以內常見的營養性疾病有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兒童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鋅缺乏症。

  那麼,寶寶如果得了這些病,都有什麼症狀呢?

  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多表現為體重低下、消瘦、生長遲緩等輕到中度症狀。

  孩子缺鐵會使體內各種消化酶活力降低,引起孩子食慾下降,又因為味覺異常,可以引起異食癖,並且,會使免疫功能下降,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鐵缺乏會對大腦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維生素D缺乏性佝病早期表現為夜間出汗多、枕禿,睡眠不安穩、容易夜驚,煩躁,多哭,進一步發展為顱骨軟化,囪門大,頭顱方形,以後繼續發展,胸部骨骼外形異常,如雞胸,肋外翻,

“0”型腿或“X”型腿,甚至脊柱側彎或後凸畸形。

  缺鋅會表現為食慾低下、反覆的口腔潰瘍、異食癖、生長遲緩、身材矮小,長期缺鋅可影響腦發育,導致智慧發育遲緩。

  以上這些營養素缺乏了會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體格強健、聰明可愛,因而都會特別注意孩子的營養問題,寶寶生長髮育快,要在營養上滿足寶寶生長髮育的要求,

        應該怎麼去預防呢?

  首先要合理餵養,堅持母乳餵養,科學合理新增輔助食品,避免偏食、挑食,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其次定期監測身高、體重、頭圍,並進行神經心理髮育測評(或篩查)。第三是生病時進行積極治療,但也要避免過度治療。

  我們剛才說到營養方面,這個營養和餵養是有一些連帶關係的,它們是不可以分開來說的,因為營養可能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更多的是依賴於餵養,我們家長只有做到科學合理的餵養,才能保障孩子充足的營養。

  也有這樣一種情況,很多爸爸媽媽會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沒有必要去過多的關注,到時候該斷奶就斷奶該吃飯就吃飯。這是不是一個誤區呢?

  是的,孩子的成長是遵循著自然成長規律的,可是嬰兒期是一生中發育最為迅速的階段,這時餵養及輔食新增的好壞對其體格發育和身體健康特別重要。一旦營養失衡,所造成的損失往往是不可逆轉的。對小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但母乳的量有一定限度,而且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乳類中所含的營養不能完全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而且,4---6個月後的嬰兒胃腸道澱粉酶成熟,具備了消化澱粉類食物的生理功能,因此,必須適時新增輔助食品進行營養素的補充。

  有一些家長,知道新增輔食,進行食物轉換對孩子的重要性,三個月大就開始給孩子喂米湯或者蛋黃,也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奶水很充足,孩子八九個月了還沒有新增任何輔食,我們說呢,這些做法都是不妥當的。過早或過遲新增輔食都會影響嬰兒發育,不足4個月的嬰兒,消化酶和腸道的屏障功能發育不成熟,還不能接受母乳或配方奶之外的食物,如果太早新增輔食,會引發寶寶消化不良、和食物過敏,給發育不成熟的腎臟帶來很大壓力,留下隱患。6個月以後還不開始新增輔食,由於熱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或生長髮育遲緩。

  有的家長朋友搞不清楚什麼是輔食,就是說除了個母乳和配方奶之外,應該再給孩子吃一些其它的東西,那麼就有許多父母認為凡是有營養的食品就應該儘量餵給孩子,覺得營養越多越好,這可能也是現在的家長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對於生長髮育中的孩子來說,營養素的均衡是很重要的。輔食新增,也就是食物轉換是嬰幼兒營養的重點內容之一,那麼,我們家長給孩子新增食物,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適量,從稀到稠,由細到粗,同時觀察孩子的消化情況,注意個體差異。具體來說呢,4個月內:不能新增澱粉類的食物;  5~6個月:學會從小匙中吃半流質的輔食,應新增富鐵食物及動植物蛋白質,先新增米粉,後新增菜泥、果泥、蛋黃等;6~7個月:餵食肝泥、雞肉泥、魚泥、血豆腐泥、爛米粥;
7~8個月:訓練寶寶咀嚼能力,促進出牙。可逐步新增半固體食物,如餅乾、蛋糕、麵包、碎萊、肉末等;
9~12個月:新增爛面片、魚、豆腐、餛飩、餃子和爛米飯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