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推拿科 主治醫師 高峰

  一 、什麼是面癱?

  面癱,即面神經炎。中醫又稱口眼歪斜,吊線風,口僻。是一種以顏面一側表情肌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常見病。

  面癱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多發生於20――35歲的健康成人,男性多於女性。面癱是周圍性面神經病變,和腦梗塞、腦出血導致的面癱有本質區別。

  二、面癱主要有哪些臨床表現?

  1、一側面部表情肌板直不適;病側抬頭紋變淺或消失,眼睛閉合障礙甚至露睛,流淚,鼻脣溝變淺,人中溝歪向對側,口角歪向對側並鼓嘴時漏氣、漱口時漏水、吃飯時挾食。

  2、部分患者同時伴有病側舌前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耳鳴,耳後根疼痛。

  3、部分患者發病前先有耳周疼痛、腫脹,繼而耳周耳道出現皰疹,一二日後出現口眼歪斜。

  三、面癱的發病率

  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對部分城市居民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面癱的患病率約為4.3人/千人。

  四、面癱的發病規律

  面癱的發病可分為三期:

        1、發病1――7天,屬急性期,也稱進展期,部分患者口眼歪斜程度逐漸加重,屬病情的正常規律;
  2、發病8――15天,屬穩定期,部分患者病情好轉並不明顯;
  3、發病16――60天,屬病情恢復期,這個階段經治療,口眼歪斜程度會有跨越式好轉,一般患者都會在這個時期痊癒。3個月以上未治癒的患者,屬後遺症期,其恢復的速度就比較慢了。然而只要得到正確治療,有恆心,病情還是會有好轉的。

  五、面癱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激素,抗病毒藥物,B族維生素;
  2、鍼灸治療;
  3、中醫中藥治療;
  4、物理治療。
  六、面癱患者在發病後如何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
  面癱在臨床上大體有輕、中、重三種類型。西醫分為:
  1、單純型面癱(輕);
  2、貝爾氏面癱(中);
  3、亨特面癱(重);
  中醫分為:
  1、風寒型面癱(輕);
  2、風熱型面癱(中);
  3、溼熱熱毒型面癱(重)。
  輕型面癱,其特點為患者僅有輕微的口眼歪斜,單獨用鍼灸、理療、藥物等,效果都很好,一般在20天左右治癒。中等型面癱,其特點為患者不僅有較重的口眼歪斜,且伴有患側聽覺過敏,耳鳴,患側舌前味覺減退或消失。用西藥,中藥,理療,膏藥等方法,都難在短期治好,早期接受鍼灸治療,95%以上的患者都會治癒。重度面癱,其特點為患者面癱、耳周痛、皰疹三聯徵,部分嚴重者有眩暈,共濟失調,三叉神經痛、耳鳴、聽力障礙及味覺、泌淚、泌涎功能損害。該型用西藥,中藥,理療,膏藥等方法,都很難奏效,更需要早期接受鍼灸治療,其治癒率低於中等型面癱。
  七、面癱會復發嗎?
  面癱復發不多見,複發率大概佔4%――7%。目前,面癱復發的機制尚不明確。除與個人體質相關外,面癱復發的原因還可能與以下疾病相關:

  1、面神經瘤是導致面癱復發的常見原因。很多患者因經常發生面癱,經影像學檢查發現面神經瘤而確診。2、糖尿病患者易面癱復發。面癱除器質性病變外,只要得到合理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八、如何預防面癱的發生及復發?

  面癱多是在人體抗病能力下降時發生的。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從我們多年接診的大量面癱患者發病原因來看,過度疲勞,作息不規律、精神壓力大,心情鬱悶,汗出受風容易患面癱。預防面癱的發生,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適時添減衣服,以順應四時陰陽;勞逸結合,笑對人生,以使氣血和順。此外,汗孔是外邪侵入人體的門戶,汗出時,避免受涼、受風,這是減少面癱發生的重要環節。

  面癱患者應該堅定信心,堅持治療,爭取痊癒,如此可以有效預防面癱復發。

  九、如何預防面癱後遺症的發生?

  面癱後遺症基本都出現在中度,重度型面癱。造成面癱後遺症的發生有多種因素:有的患者膏藥貼了30天或更長時間,面癱未治好,患者才去鍼灸,出現後遺症的機率增大。有的認為面癱發病10天以內不宜鍼灸,用激素,抗病毒藥物,B族維生素治療,在接受上述治療月餘後,效果不佳才接受鍼灸治療,出現後遺症的機率也會增大。有的患者過度重視所患面癱,用盡了各種辦法,所謂有病亂求醫,結果造成了後遺症出現。有的患者過度輕視或者不瞭解疾病的發展規律,認為抗幾天就會好,貽誤治療時機,出現後遺症的機率也會增大。面癱發病後健康的心態是康復的關鍵,正確選擇治療方案,用藥物的同時,鍼灸儘早介入面癱的治療意義重大。國內外的資料顯示,面癱的治療鍼灸的越早效果越好,後遺症發生的機率越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