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寒包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症候,不僅兒童多見,很多成年人也可出現,起因與現代社會不規律的飲食、生活節奏、空調有關。
1、兒童飲食多甜膩,煎炸肉食品偏多,易生內熱。
2、冬春之時,室內多開熱空調,溫暖乾燥,久而生火。
3、孩子的衣服穿得過厚,出汗後毛孔開放,一旦感受風寒,風寒束表,內熱無法從肌表外洩。一有外出,迎冷風,出現鼻流清涕,而舌苔薄黃,大便或幹或不幹,小便黃,口有臭味,氣熱。
治宜外疏風寒,內清積熱;寒溫宣降同用。
關鍵在積熱的清除上要注意,有因食積化痰生熱者,炒麥芽、山楂、神曲、檳榔、谷芽、柴胡、牛蒡子可選用,清心、小腸火的連翹、梔子可選用,利水清熱的滑石、蘆根、茅根可選用;大黃非有便結,不可輕用,即使用也宜小量,或暫用。
疏風寒者可選用麻黃、蘇葉、白芷、荊芥、防風等藥,原則宜清輕,量不宜大,因有內熱本有發越之勢,可以借力故不宜量大。
“寒包火”與秋燥,與冬日感冒,咳嗽參見,不識其病,往往用藥或左或右,不能合拍,反致病邪深入,纏綿難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