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主治醫師 喬保光

  因意外傷害或疾病導致肢體傷殘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加,作為截肢後的主要併發症之一的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PLP)現象不斷引起關注。幻肢痛指主觀感覺已切除的肢體仍然存在,並有不同程度疼痛的幻覺現象,發生率約為50%~80%。幻肢痛多出現在斷肢的遠端。男女比例無差別,大部分幻肢痛與殘肢痛合併存在。幻肢痛的出現使患者日常活動和工作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出現程度不等的焦慮和抑鬱。

  幻肢痛的病理機制複雜, 目前尚未完全明瞭,目前更多的認為幻肢痛是一種神經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也有認為屬於中樞性疼痛。臨床試驗證明, 幻肢痛可能與感覺傳入的各個環節發生變化有關, 主要包括外周和中樞機制(外周感受器、感覺傳入纖維、脊髓傳導通路、丘腦、皮質),同時幻肢痛與患者的心理因素關係密切。

  幻肢痛首次發作通常在截肢後早期,疼痛通常在截肢後一週或數週內出現, 也有數月、數年後出現者。一些研究顯示截肢後數天就可出現幻肢痛。幻肢痛的兩個發作高峰期分別為截肢術後1個月內和1年後。

  幻肢痛主要表現為幻覺和幻覺痛。幻覺是一種對已失去肢體的感覺患者可以感受到非正常的肌肉運動,如感覺肢體不在正常位置,也常覺到肢體長度、大小和溫度的變化。對大多數患者來說,幻覺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退,但部分患者表現為持續性疼痛,日常生活會受影響。幻覺痛的強度和頻率變化非常大,通常被描述為典型的神經痛症狀,疼痛程度不等、性質各異。常見有刀割樣痛、針刺樣痛, 後期多為搏動性痛、燒灼樣痛、針刺樣痛、鑽孔樣痛或壓迫感、強直感、癢感等,伴有殘肢部面板冷熱改變和截端肌張力異常。可見疼痛陣發性出現或加重, 安靜或夜間發作, 心理狀態改變、天氣變化、勞累或其他疾病可以誘發或加重疼痛。疼痛的持續時間可以是數秒, 也可以是數小時。

  幻肢痛治療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病的發病機制及其病變本質的研究水平。治療方法分為藥物療法和侵襲性療法。

  藥物療法:非甾體抗炎藥、抗驚厥藥、抗抑鬱藥、鈉通道阻滯劑、降鈣素、NMDA受體拮抗劑、阿片類藥物、曲馬朵、利多卡因、美西律、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等。試驗證明對幻肢痛有明顯療效的藥物有: 阿米替林、加巴噴丁、曲馬朵和嗎啡。

  侵襲性療法:神經阻滯、侵襲性神經調節和損毀性手術。神經阻滯可用於治療幻肢痛,星狀神經節阻滯用於上肢幻肢痛,腰交感神經阻滯用於下肢幻肢痛。侵襲性神經調節是用於那些對各種非侵襲性療法均無效患者的最後治療方法,如脊髓刺激術(SCS)、深部腦刺激(DBS)和運動皮質刺激(MCS)。損毀性手術適用於頑固性慢性疼痛且各種非侵襲性療法的效果不佳,損毀性手術包括神經根切斷術、脊髓神經根切除術、丘腦切開術以及背根神經進入區損毀等。損毀性手術大多數導致神經組織和功能的永久性損傷。損毀性手術早期疼痛緩解率高,但併發症多且複發率高,所以其適應證僅限於少數劇烈、頑固性疼痛且預期壽命短的患者。

  雖然幻肢痛治療比較困難,但隨著對病理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不斷改善其治療技術、手段, 將為解決這一醫學難題提供更為廣闊的前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