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外科 副主任醫師 何潯

  手術矯正是治療尿道下裂唯一有效的方法,一般分為五個步驟:陰莖矯直、尿道成形術、尿道口及陰莖頭成形術、陰囊成形術以及用皮瓣覆蓋缺損面板。手術方式有200多種,至今尚無一種術式能適合於任何型別的尿道下裂,現將臨床上所採用的幾種常見的手術方式介紹如下。
  1、尿道口前移、陰莖頭成形術(MAGPI術)
  在尿道口成形的同時將尿道口前移到陰莖頭中央位置,然後重建陰莖頭的形狀。此法操作簡單,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短,適用於無明顯陰莖屈曲畸形、陰莖腹側面板無缺損的病例。本術式於1981年由Duckett首先倡導。
  2、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術
  矯正陰莖下屈,切取膀胱粘膜片並縫合成管狀,將粘膜管的一端與尿道斷端吻合,縫合側固定在中線白膜上,另一端縫合於尿道外口的正常位置,然後用皮瓣覆蓋尿道。本法由Memmelaar(1947)首創,1975年經梅驊改良後,成功率大大提高。膀胱粘膜不長毛髮,取材容易,可隨意修剪,縫合後陰莖不會因皮瓣張力大而發生扭歪或癒合不良,陰莖外觀好,尤其適用於多次手術失敗、陰囊正中面板條件差、區域性取材困難的病例。但該手術需開啟膀胱,一旦發生感染易出現全段尿道壞死,再修復時難度增加。
  3、頰粘膜尿道成形術
  矯正陰莖下屈後,切取頰粘膜,包繞支架管形成尿道,陰莖面板整形後,覆蓋創面和成形的尿道。Humby(1941)最早報告此術式。頰粘膜來源充足、易獲取、無毛髮、對各種刺激耐受性強、供區在口腔內不影響外觀,對於反覆手術失敗、無多餘包皮、無可取之膀胱粘膜者,頰粘膜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尿道材料來源。缺點是口腔粘膜組織無血運,易攣縮致尿道狹窄;另外,供區可出現疤痕等。因此,在條件允許時,仍應首選帶蒂皮瓣尿道成形術。

  4、橫行帶蒂包皮瓣尿道成形術(Duckett術)
  距冠狀溝0、5~0、8cm做環形切口,在腹側繞過尿道外口做“U”形切口;矯正陰莖下屈;切取包皮瓣,分離並保護皮瓣血管蒂,包皮瓣包繞F12~14導尿管,縫合成管狀,轉到陰莖腹側至與陰莖平行;切割陰莖頭隧道,新尿道的一端從隧道穿出,與陰莖頭面板縫合,另一端與近端原尿道口吻合;設計皮瓣,修復陰莖創面。此術式由Duckett改良Asopa術式(1971)後於1980年報告。帶蒂包皮內板的血管蒂內有固定的陰莖背淺動脈深層血管,成形的尿道有充分的血液供應從而不易壞死;手術中避免了過多的使用陰莖體及根部的面板,術後美容效果好;包皮無毛囊,組織結構與尿道粘膜相近,新生尿道生理功能良好,耐尿液刺激,不易出現尿道口退縮和陰莖繼發下彎。但該術式取材有限,適用於部分前段型和中段型、背側包皮充裕的尿道下裂患者,尤其適用於伴有嚴重陰莖下彎畸形的患者,可作為首選方法。
  5、弧形帶蒂陰莖陰囊聯合皮瓣尿道成形術
  1989年何恢緒報告了一組用此法行重度尿道下裂一期成形術的病例,手術成功率93、3%。該術式適應於陰囊型、會陰型尿道下裂,但不適用於包皮、陰莖面板不充裕者。
  6、埋藏皮條法尿道成形術(Denis-Brown 術)


  此法曾是國內常用術式之一,操作簡單,但術後尿道狹窄發生率較高,可發生在新成形尿道的任何部位;尿瘻發生率約 20%,常發生於原尿道口周圍。手術失敗的原因為覆蓋尿道的皮瓣較薄、縫合張力大、術中止血不徹底形成血腫、尿道分泌物存留、切口感染以及術後早期排尿等。另外,此法不易將尿道口移至陰莖頭頂部,需分期手術。
  7、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TIP術,Snodgrass術)
  1994年Snodgrass首次應用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治療尿道下裂,目前已逐步成為許多泌尿外科醫生和整形外科醫生推薦的術式之一,尤其在陰莖陰囊型和會陰型尿道下裂的修復中已作為首選術式。該手術術後陰莖外觀好、尿道口位於陰莖頭頂端、排尿功能良好、短期併發症發生率較低,符合現代尿道下裂修復目標的要求,且手術簡單易行,手術時間短。該術式也適用於後段型已矯正下彎畸形或伴有輕度下彎和以前尿道成形術失敗需要再次手術者,尤其是對尿道重建和陰莖成形材料不足者,該手術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