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李光榮

  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難治,原因之一是機體對乙型肝炎病毒(HBV)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特異性免疫耐受(對HBV無免疫應答反應)。如何打破免疫耐受,使機體產生正常的免疫應答以清除病毒,是近年來乙型肝炎研究的一個熱點。

  1995年以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疫苗的用途是預防疾病。隨著免疫學的發展,發現了疫苗的新用途――治療一些難治性疾病。20世紀最後10餘年,對治療性疫苗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探討。從此,疫苗兼有了預防和治療的雙重作用。那種具有治療作用的疫苗叫治療性疫苗,屬於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當然治療性疫苗與傳統的預防性疫苗顯著不同,預防性疫苗主要作用於從未感染的機體,天然結構的病原體成分(如病毒蛋白)可直接用作疫苗抗原,而治療性疫苗的作用物件則是曾經感染病原、且多為持續性感染的機體,天然結構的病原體成分一般難以誘導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如乙型肝炎患者再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不起作用),所以製備治療性疫苗必須經過分子設計,重新構建與天然病原體成分結構類似、但又不同的新的免疫分子。

  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是用於慢性HBV感染的特異性免疫治療藥物,通過對預防性疫苗實施結構改造或新增新型佐劑來達到治療目的。目前全球研發界所遵循的主要策略包括:利用前S抗原和S抗原的疫苗啟用T細胞,清除感染HBV的肝細胞;DNA疫苗;將預防性HBV疫苗與抗HBV免疫球蛋白(HBIG)聯合運用等。正在試驗的主要有蛋白疫苗、DNA疫苗及多肽疫苗等,這些疫苗可以增強體液和細胞免疫力,有利於機體對病毒的清除。然而熱點也是難點,在全球範圍內,迄今沒有成熟的產品問世。

  1988年,復旦大學的研究小組開始研究一種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IG組成的免疫原性複合物,用其啟用人體的免疫應答,從而降低病毒含量甚至清除病毒。動物模型試驗完成後,又通過了安全性臨床試驗,從2003年年底開始Ⅱ期臨床試驗(在部分病人身上做,在個別基地完成,主要看療效和藥物有效性)。現在準備啟動III期臨床試驗(進一步擴大病例數,確定劑量、明確療效)。上述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是迄今為止中國“走得最遠的成果”,也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研製成功的疫苗。

  但醫學界對治療性乙型肝炎的前景預測僅表示審慎的樂觀,因為目前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成功和失敗都是未知數,效果和副作用以及適應症要等到臨床試驗結束才可以明確知道。至於患者何時能真正用上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恐怕還要待以時日。一個試驗週期應該在4年以上,實驗成功後經國家批准進行工業化生產,才能成為可以使用的疫苗。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真正用於臨床,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至少也需要5~10年。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走出實驗室的路還很漫長。

  還必須指出,應客觀地看待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取代不了抗病毒藥物,有關它能徹底清除HBV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也就是說,它也不是徹底治癒乙型肝炎的萬能靈藥。但它畢竟是治療乙型肝炎的“武庫”中將要增添的一種“新式武器”,可以發揮別的藥品難以代替的作用。抗病毒藥物常有導致病毒變異、耐藥、停藥後反跳等缺點,免疫療法與抗病毒藥物相結合,在抗病毒治療中應用有效的免疫調節劑以打破免疫耐受,可從多途徑更有效地抑制或清除病毒,達到高效與低復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