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推拿科 主治醫師 馬良志

  時下正值寒冬季節,氣溫較低,風力較大。寒冬季節高發“面癱”疾病。

  面癱又稱面神經炎或特發性面神經麻痺,是一側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症引起面部表情肌癱瘓。冬季天氣寒冷,如果讓寒風直接吹拂面部,會使面部血管收縮,血液迴圈發生障礙,導致面神經缺血缺氧,繼而出現水腫和神經傳導阻滯,受面神經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就會因此出現功能障礙,發生面癱。

  其實面癱病因除了最常見的面部長時間受過冷刺激之外,還有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它常常在受涼、勞累後出現,受涼勞累導致免疫力降低,容易遭受病毒侵襲。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寒冷季節發病率高。發病較急,往往沒有先兆,突然發現嘴角歪斜,患者常誤以為是中風。

  可發現患側面肌癱瘓、患側臉部鬆弛,口角下垂且不能閉合,流口水,吃東西時食物存於齒頰間隙內,額肌變淺或消失,眼裂大、患側眼睛閉不上,淚液外流,鼻脣溝淺或平坦,不能蹙眉、鼓腮或吹口哨漏風。

  一旦不小心得了面癱,應及時就診,在排除腦血管疾病及五官科感染、腫瘤等所致的繼發性面癱基礎上,明確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不宜盲目自行治療。否則,由於不良刺激,可致使面神經水腫加重,促使和加速面神經變性反應或繼發麵肌痙攣。一旦面神經出現變性反應就很難徹底治癒。

  面癱有一定的自愈性,據國外資料統計,大約70%的患者,即使不經過治療也能慢慢恢復,平均恢復時間在20天左右。但大部分患者需要及時診治,不及時治療面神經功能恢復往往不徹底,約有20%的患者不能完全恢復,留有輕度後遺症;另有約10%的患者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後遺症,如面肌抽搐、眼裂變小、笑時嘴歪、張口眼閉、閉眼口角抽動等,嚴重影響面容,被稱為“毀容性面癱”,治療難度大,應積極預防。

  由於面神經同時還支配管理眼瞼閉合的眼輪匝肌,所以,面癱患者還會出現不能閉眼、不能眨眼的症狀。尤其是睡眠時角膜長時間暴露,便會發生角膜乾燥,很容易出現眼部感染,嚴重者損傷視力。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鍼灸、理療、西藥、中藥等幾個方面。

  鍼灸療法:作為傳統面癱治療的方法在臨床上佔據主要地位。特別是在面癱中後期治療上發揮重要作用。針刺面部及肢體穴位,可提高神經組織興奮性,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區域性及全身的血液迴圈,抗炎抗水腫效果明顯。但針刺治療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疼痛,長期使用患者難以接受,刺激量不易掌握等,最好找有經驗的專業鍼灸醫師操作。

  灸法則易於掌握,便於患者自行治療。患者可採用懸灸,隔姜灸等灸治療法,在面癱的早中晚期均可施治,簡便易行,安全有效。另外還有從鍼灸療法發展而來的刺絡、割治、穴位注射等療法也被廣泛的應用於面癱治療,療效值得肯定。

  理療:早期可促進面神經區的血液迴圈,控制炎症發展,消除區域性神經水腫;後期可改善神經肉組織的營養狀態,提高神經興奮性,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可到醫院理療科做微波、鐳射照射患側面部。也在家熱敷患側面部及耳後乳突處。

  西藥治療:主要有抗病毒藥物、抗炎抗水腫藥物、營養神經藥物等。常用的藥物有無環鳥苷、強的鬆、地塞米松、甘露醇、地巴唑、煙酸、尼莫地平、維生素B12、甲鈷胺、神經節苷脂、神經生長因子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值得注意的的是,激素類藥物如強的鬆、地塞米松等的應用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規律使用,注意防範副作用,以免加重病情。

  中藥治療:包括內服外用中藥。內服中藥早期以祛邪為主,後期以扶正為主,代表方為“牽正散”,可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加減使用。外用中藥穴位貼敷、塞耳、塞鼻等,常用藥物有“白馬膏”、“香黃散”,由麝香、巴豆、斑蝥、馬錢子等多種名貴中藥組成,可起到溫經散寒,通絡起萎的作用,療效顯著。

  除治療之外,飲食起居上也應注意。患側面部及乳突部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注意保護患側眼睛。自我鍛鍊多作表情動作及咀嚼練習,配合自我按摩治療。在飲食上,戒菸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優質蛋白質來攝入足夠的營養,以增強抗病能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