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楊綵鳳

  從六到十二歲的孩子,該怎麼教養?方法很多,見人見智,各有千秋。我贊同Tedd Tripp博士的看法:這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孩子有良好品格。

  性格是與生俱來,品格是後天培養的。性格是指天性,如:活潑、安靜;外向、內向;膽子大、膽子小;急性子、慢性子等。品格卻可以栽培,如誠實、謙卑、勤奮、負責、節制、體諒、仁愛、忠誠、節儉等。孩子的可塑性高,如有錯誤的思想、態度與行為,父母就要耐心解釋、教導,幫助他改正過來。

  有一個小孩上課守規矩,按時交作業,老師都喜歡他。但他卻因此驕傲,看不起其他同學,別人稍得罪他,就不能容忍,更別說饒恕。這就是品格出了問題,不能體諒別人,也沒有愛心。作父母的有責任教導他,幫助他改過。

  請注意,我不是說父母命令他改過,而是“幫助”他改過,兩者分別很大。命令適用於六歲以下的小孩。當孩子漸長,父母就要開始明白他的思想,耐心教導讓他明白。

  我要特別提醒父母,不要讓電視和網站代替你們塑造兒女的品格。現在世風日下,壞的媒體太多,小孩分辨力不足,很容易誤入歧途。Kaiser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這一代八歲以上的孩子,每天平均用在不同媒體的時間高達七個半小時。

  過度看電視或上網對小孩的負面影響很大。他們可能廢寢忘食,就營養不良;不運動,身體就過重;不做作業,功課自然退步,閱讀能力降低。又因常上網,與現實脫節,走進了虛擬世界,不懂得處理生活和情緒,很容易患情緒病,可能得憂鬱症。所以父母們,請趁他們還沒長大,就好好管制他們上網與看電視的時間。電腦和電視都不要放在他們房間裡,免得他們無法自控,墜入陷阱。

  對上帝的態度

  你的兒女敬畏上帝嗎?有否遵行聖經的教導?“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10)有智慧的父母,不單自己敬畏上帝,也會帶領孩子認識並敬畏上帝。

  現在很多學校不教導孩子認識上帝,還教小孩世上沒有絕對標準。我朋友的八歲兒子,回家對爸爸說:“老師說人人都好,我們不能說別人不好。”乍聽很合理,很有包容性;但仔細思想,就知道這句話混淆真理,抹煞了客觀對錯的標準。如果每個人都好,那麼每個人都可以任意妄為而不受批評了。這種教育讓孩子不辨是非,分不出好人壞人。

  社會學家Christian Smith與他的同僚幾年前曾訪問過230位青年人,問關於道德與他們生活的關係,訪問結果是:很多青年人做事沒有考慮道德因素,多數是憑感覺:“我覺得好就做。”他們不懂“感覺好”不一定對。感覺好就做,與人相處很容易引起衝突。待人處事要有客觀的原則,客觀標準必須由上帝來定。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16至17)孩子敬畏上帝,能分辨善惡,作父母的才不必擔心他行差踏錯或受壞人欺騙。

  對人的態度

  孩子與人相處的情況如何?他有好人緣嗎?會愛管閒事嗎?喜歡做領袖嗎?或情願做跟隨者?一個人的短處多半是他的長處。比如,愛管閒事的人可能有行政能力;愛指揮的可能有領導才能;膽小的不會做領導,但思想可能比較周密,不衝動行事。所以,父母要幫助子女發展長處,提醒他們避免把長處變作短處。如果小孩在這個過渡階段學會與人相處,長大後,人際關係也會好些。

  對自己的態度

  孩子怎樣看自己?驕傲、自信嗎?抑或過於自卑?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嗎?做事謹慎或是粗心?保羅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十二3)上帝給人不同恩賜,不需要與別人比較,只要善用自己的長處,忠心服事上帝,服事人。

  父母的教導應該是:盡上自己的本份便足夠了,不要跟人比較;否則對錯焦點,不是驕傲,就是自卑。上帝沒有叫我們與別人比才幹,k只要求我們忠於職守,盡力而為。教導兒女也應用這個準則,不要給兒女不必要的壓力。

  對父母的態度

  孩子喜歡親近父母,抑或避開父母?這是溝通問題。六到十二歲的孩子開始有思想,常問為什麼,父母需要給他們安全發問和表達內心想法的環境。瞭解他們為什麼不滿,為什麼不高興,這樣才可瞭解並幫助他們。溝通是雙向的,需要花時間。所以,如果父母只想速成管教,不願花時間瞭解他們言行背後的動機,子女會開始有反感,不服氣。這就不僅會犯同樣毛病,更嚴重的是和父母的關係會疏離。

  “人心懷藏謀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來。”(箴言二十5)有一個12歲的女孩回家悶悶不樂,說不喜歡她的學校,要轉校。父母就坐下來與她詳談,發覺她愛作領袖,常要同學跟著她的意思做,同學們不聽,她就生氣,朋友便越來越少,直到她覺得被孤立,所以說要轉校。明白了情況,父母便幫助她改變這種霸道行為。

  希望各位父母作明哲人,用禱告的心瞭解孩子,好誘導他們改變偏差的心態,建立好的品格。

  過動兒童

  最後,我要特別提到一些有ADHD症狀的小孩。他們極其好動,注意力短,不容易管教。有些專業人士主張用藥物來控制;但藥物多半有副作用,非不得已,少用為妙。我沒有輔導過這樣的小孩。但我看過一本書,有一位母親,她五歲的女兒患上這病,她不想女兒一輩子依靠藥物,於是自己留意女兒的行為,瞭解她的心思意念,把一些心得提供其他同病相憐的父母參考,我把它翻譯出來,希望可以幫助一些父母:

  1、在家要有明確絕對的家規,一定要照規矩行事;否則這些小孩會以為規矩取消了,可以隨意而行。

  2、出外也要定清楚的界線,這些小孩對時空的意識很薄弱,沒有時間觀念,也分不清自己與別人之間的界線,很難適應時空的改變。所以父母要幫助他們去了解和應變,免得他們得罪了別人,自己卻不知道。

  3、要不斷向他們解釋社交規矩,因他們不懂得從觀察別人而學到功課,也不會舉一反三。所以父母要一次又一次教導他們,在不同的場合怎樣與別人相處。

  4、在安靜的小房間教導他們,免得他們心不在焉,東看西看,聽不進你的話語。

  5、要常常提醒他們,你所定的規矩和對他們的要求;因他們缺乏注意力,不容易吸收你所講的。你一定要不厭其煩的重覆教導與提醒。

  以上五點,雖說是針對有ADHD的小孩的教導;其實,也可應用在教導一般的小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