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趙聚峰

  腰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它一直困擾著人們,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遺憾的是,我們只能對大約15%的腰痛患者作出明確的診斷。盤源性下腰痛就是其中難以診斷的一種腰痛,目前該病已開始並逐漸得到認識和引起重視。通過對盤源性下腰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的總結,進一步深入認識本病,對指導臨床診斷治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椎間盤由髓核、終板、纖維環構成。由於髓核的變性致使纖維環應力分佈失衡和內層纖維環斷裂,椎間盤內部結構和代謝功能出現異常而導致的腰痛,即是盤源性下腰痛。這種體壁源性腰痛的發病機制,包括機械性疼痛和化學炎性疼痛,而後者是主要機制。具體是纖維環內層分佈有竇椎神經分支,當纖維環內層破裂後,由於椎間盤組織的抗原特性,激發免疫炎症反應,病變椎間盤內的炎性介質的含量增高,炎性介質作用於竇椎神經末端的傷害感受器,導致電生理變化,使其極度敏感,在輕微的機械壓力刺激下即可出現神經衝動,引起腰痛。過度的軸向負荷、交通工具的振動、吸菸、衰老等是椎間盤源性下腰痛的常見原因。

  患者常有明確的外傷史,諸如搬重物、扭腰、蹲坐等損傷。臨床以腰痛為主,姿勢改變軸性疼痛為主,腰部頑固性疼痛,休息不緩解,常有數月內漸加重的過程。腰部活動後疼痛可加重,使用腰部支具或腰圍也可能加重腰痛。下肢症狀多變,腿痛無明確的概念,常常難以表達,主訴為臀部或下肢沉重感或抽筋,面板感覺無障礙,疼痛區域缺乏神經分佈的特點。

  體檢見腰椎各向活動時疼痛,尤以坐臥立姿勢轉換時疼痛為重,並且活動範圍因腰痛而受限。脊柱或椎旁肌肉壓痛不明確,可能存在椎旁肌肉痙攣。無神經根受壓表現,神經系統檢查正常。

  輔助檢查有x線平片、CT、MRI和椎間盤造影等。其中,x線平片表現基本正常,或表現為單間隙狹窄,終板骨贅形成、硬化,其他椎間隙保持正常。動力位片提示椎體間滑移,活動度增加,或表現為運動節段活動受限。CT表現基本正常,或終板周緣骨贅形成,硬化和出現真空徵。MRI表現為黑間盤和/或出現HIZ徵。MRI是用於診斷盤源性下腰痛的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檢查手段,如患者出現持續性腰痛而X線平片正常,MRI可作為篩選工具。椎間盤造影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診斷盤源性下腰痛的金標準,是用於確定責任間盤最重要的定位診斷方法,是其他檢查方法無法取代的。

  盤源性下腰痛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其治療仍以保守治療為主,療程宜長。常用的方法都是非特異性的,如臥床休息、免負重、支具、按摩、理療、封閉、功能鍛鍊及應用消炎鎮痛藥物等均可取得一定的療效,其中中醫藥的應用也是保守治療可選擇的方法之一。

  盤源性下腰痛,腰痛頑固纏綿,屬中醫“痺症”、“著痺”範疇,乃血瘀痰凝、痺阻腰絡所致,治宜溫經化痰、祛瘀通絡、止痺痛。可選用腰痛寧膠囊,該藥由承德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由馬錢子、麻黃、乳香、沒藥、茶術、土鱉蟲、全蠍、殭蠶、川膝、甘草等組方而成,有祛風化溼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藥理分析具有較強的鎮痛和抗炎作用,其對物理、化學、電刺激等因素所致的疼痛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應用於盤源性下腰痛的治療,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盤源性下腰痛的患者,絕大多數無需手術治療,只有很少數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需選擇手術治療,包括微創射頻治療、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及腰椎融合術等,其中腰椎融合術是目前手術治療中療效最確切的療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