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乳腺中心 副主任醫師 張一清

  在臨床實踐中,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常常是醫生“出力不討好”,病人痛苦不堪的漫長求醫治療過程。門診中也會碰到因多次的手術切開及反覆破潰所致乳房嚴重毀形,接觸到因反覆不徹底手術治療而心身憔悴的患者,也遇到因為病變長期不愈而堅決要求把乳房整個切除(乳房單純切除術)的病人。

  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以乳暈處集合管明顯擴張,管周纖維化和多量炎性細胞,特別是漿細胞浸潤為特徵。過去其命名較為混亂。因常發生於非哺乳期,又稱為非哺乳期乳腺炎。特別是有人認為該病變的成因是乳腺導管擴張,故稱其為乳腺導管擴張症。目前基本上統一其稱謂為漿細胞性乳腺炎。本病的病因至今尚無統一認識。該病好發於30~40歲經產、非哺乳期婦女及絕經後老年婦女。

        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臨床特點:

  ①發生於非哺乳期

  ②多伴有乳頭髮育不良或乳頭畸形(乳頭凹陷、乳頭分裂、乳頭扁平等)

  ③破潰瘻管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④乳房外觀易毀形,臨床容易誤診治。

  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和多樣化,可無任何臨床症狀,多見的臨床表現有:

  ①乳房腫塊:臨床最為多見。在出現管壁纖維化和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時,乳腺可捫及一個或幾個堅硬的大小不等的圓形腫塊。腫塊多位於乳房中央區。腫塊多呈扁平結節狀,結節部較硬而結節的間隔部較軟。腫塊多伴慢性炎症性改變。部分病例有時呈急性炎症改變,乳房腫、痛、紅,並有膿腫形成,一般病程較長,炎症可反覆發作,抗生素治療通常無效。

  ②乳頭溢液:乳頭溢液多為水樣、血清樣、棕色液或乳脂樣液,或為稠膿樣分泌物,血性液少見。

  ③乳頭內陷:少數病例由於管壁纖維組織收縮而使乳頭及其周圍面板下陷或乳頭偏斜,多發生在有乳暈下腫塊者。這點常常誤診為乳腺癌。

  ④非週期性的乳房疼痛。

  臨床上常將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分為兩個型別:

  一、瘻管型:即慢性複發性乳暈旁膿腫或瘻管。多見於未婚少女或年輕婦女,90%伴有乳頭髮育畸形。因為乳頭髮育不良,乳頭內翻必然造成導管扭曲變形,內容物排出不暢。乳頭內翻(凹陷)使自然脫落的表皮細胞積聚、潮溼而糜爛,引發輸乳管出口的堵塞,大導管內脂肪類物質積聚、變性,刺激導管壁引發導管周圍的炎性反應。因為類脂性物質是自體產生的,誘發的炎症屬於變態反應。而不是像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那樣由細菌感染引發的化膿性炎症。故炎性反應緩慢,初起症狀輕微,不發燒,疼痛不劇烈。

  一直到乳暈旁的某一部分出現紅腫或一個小膿包才去就醫。如果接診醫生不認識這個病,以為像體表其他部位的小膿腫一樣切開引流就好了。切開或自行破潰就是瘻管的外口,其實瘻管早已形成,瘻管的內口就在乳頭下的輸乳管或接近輸乳管的大導管,大導管原來的柱狀上皮細胞化生成鱗狀上皮,形成炎性壞死病灶。如果不切除內口處的病灶和整個瘻管,外口是不會癒合的,切開引流只能解決膿腫問題,是不能徹底治癒這個病的。

  二、腫塊型:即慢性炎症包塊,可有多處破潰。多見於中年婦女,多伴有乳頭內翻或分裂,但也有乳頭正常者。發病可能與導管擴張有關。腫塊距乳頭較遠,與面板粘連,很像乳癌。腫塊呈慢性炎性改變,質地韌,邊界不清,輕微壓痛,可以突然增大,或有時大,有時小。紅腫破潰,形成多處複雜的瘻管或竇道,破潰口總與乳頭後的病灶相連,所以區域性切開清瘡不可能癒合。

  這種腫塊型的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在診斷上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與乳癌相鑑別,曾有誤行乳癌根治術的報道。必要時可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確診為漿細胞性乳腺炎,炎性包塊較大,用中藥治療,使腫塊變小。一般需服藥一個月以上,爭取最佳的手術時機,徹底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乳腺正常組織,保持乳房外形,並做乳頭內翻整形術,

  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術前極易誤診,尤其是無面板改變者更易誤診。該病並非癌前病變,在臨床上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與乳腺癌鑑別,如果初起的病灶離乳頭較遠,或位置深在,這種慢性炎症的腫塊,會引起面板粘連,與乳腺癌不易鑑別。如果為多發瘻管,膿水不斷,可誤診為乳腺結核。手術切除腫塊活組織檢查是確診與治療的根本措施。中醫藥治療在漿細胞性乳腺炎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擴張的導管和導管周圍炎症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掌握好手術時機,用中西醫綜合治療促進手術時機的到來。徹底切除病灶,可取乳暈旁切口,翻轉乳暈,切除病變的大導管周圍的病灶,切除所有的炎症壞死部分直至正常腺體,但原則上應避免單純乳房切除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