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名醫工作室 主任醫師 彭濤

  李X,女,47歲,秋冬之交體季,以咳嗽、咯痰兩月餘為主訴於2010年8月9日就診於我處,患者三月前因裝修新家出現咳嗽、咯痰,經輸液及中藥治療無效,咳嗽日漸加重,西醫診斷為“咳性哮喘”,給予激素治療後可暫時緩解。省內西醫和中醫的專家都告知患者此病無法完全治癒,患者甚感沮喪。

  近日服黃芪等中藥後出現耳痛脹,本擬進京求醫,經朋友介紹到我處一試。目前症見:形體消瘦,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四肢怕冷,但頭面自覺發熱,耳痛,目澀,口乾苦,不思飲食,胸悶短氣,虛汗多,咳嗽,痰多色黃粘,夜間咳甚,咳嗽嚴重時出現氣喘,腹脹,大小便調,因咳影響睡眠,舌淡水滑,苔白厚,脈左關大,寸尺不足,右寸大重按有緊像,關沉尺弱。

  此太陰寒溼不化,兼少陽不利,相火不降。根據傷寒論中“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263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264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265條),可見少陽病相火不降可見到頭面孔竅的熱相。

  患者目前太陰寒溼雖重,但因誤服黃芪等補氣藥物,少陽相火鬱而不降,故予以小柴胡湯去人蔘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湯,先疏利少陽收斂相火為我所用,同時兼開太陰去寒溼。處方如下:柴胡15克 姜半夏15克 黃芩10克乾薑15克 細辛5克 五味子10克紫苑15克 生白朮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10克,6付。

  8月12日複診,耳痛脹,目澀,口苦減輕,咳嗽減半,痰已經不黃而色白,易咳出,腹脹虛汗明顯減輕,心情明顯好轉。上方去白朮,加陳皮(合二陳湯),菟絲子20克(補精氣防藥物升散太過),4服藥。8月16日複診,述服藥後口舌生瘡,常覺飢餓,上方加黨蔘30克(補土伏火),三付。

  8月19日複診,述1天前咳嗽本已明顯減輕,又因受冷咳嗽加重,微喘,痰多色白質稀,目前周身微汗,惡風寒,口瘡好轉,仍未愈。此為少陽相火內收功邪,衛外不足而受寒,予射干麻黃湯,處方如下:炙麻黃15克 射干12克 乾薑15克細辛8克 五味子10克 姜半夏15克 紫苑15克 冬花15克炒白朮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10克 大棗6枚,4付。複診時咳嗽明顯減輕,已無惡寒表症,只是仍咳嗽痰多,咳嗽嚴重時出現氣喘,午後腹脹,舌胖大齒痕,脈沉緩,大便每日一行,量少。

  觀其久咳後神疲乏力,辨為太陰虛寒,正虛不能排邪,予以桂附理中湯合苓甘五味姜辛湯加杏仁半夏,處方如下:制附子15克 肉桂10克 黨蔘30克炒白朮20克 乾薑15克 茯苓15克 五味子10克 細辛5克姜半夏15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10克,三付。

  8月30日複診,咳嗽痊癒,藥後大便次數增多,有時不成形。目前,病後體虛乏力,食慾仍不佳,予以上方去細辛,加炙黃芪30克,三付。藥後右耳陣痛,仍然腹脹,有時頭暈,口苦口乾,大便略幹無力,予以小柴胡加半夏厚朴湯,處方如下:柴胡15克 黃芩15克 姜半夏15克黨蔘20克 生白朮20克 茯苓15克 厚朴15克 蘇葉15克炙甘草10克 生薑15克 大棗10枚,3付。以後患者請客,見到患者,身體已康復,已搬入新家,未有過敏反應再次出現。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彭濤

  案例分析:此婦女“黛玉體質”,太陰不足,易患咳喘病,此次裝修新家,肺氣受寒(非獨寒邪使人受寒,我曾治一外傷頭痛者,遷延日久,益氣活血化瘀藥無效,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川芎茶調散治療約一月而痊癒者,此外傷後使人陽氣執行不暢而受傷,外傷即為“寒邪”),發病後用抗生素、清熱解毒中藥再傷肺氣,雖用激素能緩解,但激素所激發的元氣,不能歸經排邪,敵我不分,患者體質又弱,故僅能取效於一時後服用黃芪等益氣中藥,擁滯三焦,少陽不通,邪未去而邪火生。

  此咳喘本太陰肺經虛寒而寒溼不化,後因誤治出現少陽相火不降,治療上先治少陽,再治太陰(先以麻黃劑散太陰肺的寒邪,再以附子理中湯補太陰脾以排邪),依次而收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