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什麼情況需要尋求精神心理醫生的幫助?
1、想探索自己、提高生活質量、更好發揮潛能、更幸福時。
2、在生活、學習、人際和工作中遇到困難與挫折而產生心理困擾時。
3、有睡眠問題時:入睡困難、睡不深、易醒、早醒、多夢、噩夢、 醒後不易再睡、醒後不適感、疲乏、心煩及白日睏倦。
4、有軀體形式障礙時:有持續的身體各部位不舒服、疼痛、難受(如:心慌、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氣短;噁心、胃不適、腹脹、腹瀉、便祕;頭痛、頭暈、頸痛、腰背痛、關節痛等),又檢查不出大問題,在其他科室治療效果不佳時;有軀體疾病,同時伴有睡眠、情緒不好時。
5、有抑鬱情緒時(可僅有部分表現):鬱悶,沒意思,沒興趣,高興不起來;情緒低落,悲觀,心煩易怒;過分自責、自卑、疑病;反應減慢,注意、記憶減退。精力減退,疲倦或軀體不適;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下降或增加;睡眠過少或過多;有厭世念頭、自殺行為。
6、有焦慮情緒時(可僅有部分表現):突然發作的恐懼、痛苦,可伴隨心悸、胸悶、氣短、四肢麻木、瀕死感、失控感等症狀,這些人常到急診及心血管科就診。
經常擔心、緊張、害怕、坐立不安、心煩意亂及失眠,有心慌、出汗、發抖、頭暈、尿頻、口乾等植物神經症狀。
腦中反覆出現不必要的思維和聯想;使人痛苦但又無法剋制的重複行為,如反覆或長時間清洗、檢查等。過分的害怕某種場合、物體或情景,並因此而回避。
遭受軀體和/或心理嚴重創傷性應激後出現的茫然、言語動作雜亂、不認識人或長時間發呆、不吃不喝等。遭受打擊後出現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噩夢、觸景生情、迴避、易怒、失眠、焦慮或抑鬱、軀體不適、悲觀厭世等。
7、有興奮情況時:心情異常好,愛發火,話語明顯增多,愛花錢,管閒事、說大話,活動增多,突然社交增多等。
8、有精神改變時(可僅有部分表現):憑空聞語,認為別人議論或罵自己;多疑,無端突然不信任親人或認為有人對自己或家人不利;懷疑有人跟蹤、監視或控制自己。學習下降,注意記憶減退,發呆; 性格明顯改變,脫離朋友,無故自笑或發脾氣。怪異的想法及行為,退縮、懶散、孤僻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