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二科(高壓氧科) 主任醫師 李紅玲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傳統的定義為短暫性、可逆性、區域性的腦血液迴圈障礙,症狀及體徵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隨著神經影像學和臨床研究的發展,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療的應用,提出新的定義為指因腦血管病變引起的短暫性、一過性的侷限性腦功能缺失或視網膜功能障礙,臨床症狀不超過1小時,結構性影像學(CT、MRI)檢查無責任病灶。凡臨床症狀持續超過1小時且神經影像學檢查有明確病灶者不宜稱為TIA。

  我國TIA的人群患病率為每年180/10萬,男∶女約為3∶1。TIA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由於TIA發作時間的限定尚有爭議,TIA的發病率差異較大。

  病因及發病機制

  TIA的發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心臟病、血液成分改變及血流動力學變化等多種病因及多種途徑有關,主要的發病機制有:

  1、血流動力學改變
  基本病因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如動脈硬化性和動脈炎等)所致的顱內動脈系統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嚴重狹窄,在此基礎上當腦血流灌注量下降(如血壓的下降)導致原來靠側支迴圈維持狹窄動脈遠端的腦區發生一過性缺血,區域性腦血流恢復正常,TIA症狀消失。此型TIA的臨床症狀比較刻板,發作頻度較高,每天或每週可有數次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多不超過10分鐘。

  2、微栓子學說
  微栓子主要來源於心臟瓣膜性心源性栓子、近端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的、附壁血栓的脫落,循血流進入視網膜或顱內供血動脈,阻塞動脈導致其供血區域腦組織缺血,引起相應的症狀。當栓子破碎經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遠端血管缺血擴張,使栓子移向遠端,血流恢復,症狀消失。另外還有一些反常栓子,如心臟先天畸形伴右至左分流時出現的栓子,在頸動脈系統的TIA中,用經顱多普勒可以在同側的大腦中動脈探測到微栓子訊號。此型TIA的臨床症狀多變,發作頻度不高,數週或數月發作一次,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十分鐘至2小時。

  3、血管痙攣、狹窄或受壓

  腦血管受各種刺激出現的血管痙攣時,可引起腦缺血發作。頸椎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可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發作。

  4、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

  當有鎖骨下動脈狹窄或閉塞時,上肢活動可引起椎動脈的鎖骨下盜血而引發椎基底動脈系統TIA。

  5、血液學異常

  (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血漿纖維蛋白原增多等) 各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貧血和高凝狀態等,也可參與TIA的發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