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萌

  膽囊息肉在正常人群中的發病率是4%-10%,在膽囊切除的標本中是2%-12%。膽囊息肉本身代表了膽囊壁異常的一組病變,可以分為非瘤性和瘤性。非瘤性包括增生和炎性息肉,而瘤性息肉又包括良性(如腺瘤、腺肌瘤、平滑肌瘤、纖維瘤和脂肪瘤等)和惡性(如腺癌、鱗狀細胞癌和黏液性囊腺癌等)。

  膽囊息肉之所以需要重視,是因為有的可以發生癌變。在腹部腫瘤中,膽囊癌是癌中之王,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高膽囊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隨著超聲體檢的普及,有很多早期膽囊癌是在膽囊息肉手術切除時偶然發現的,也就是說早期的膽囊癌有時候和膽囊息肉容易混淆。

  長了膽囊息肉,就要切膽囊嗎?

  切不切,要看癌變危險性大小。

  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膽囊息肉癌變的報道,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概率會明顯提高。因此,如果有以下情況――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釐米、病人年齡超過50歲、單發病變、息肉逐漸增大、合併膽囊結石等,則視為惡性病變的危險因素,應該切除膽囊,不提倡保膽手術。病人如無以上情況,且無症狀,則不宜急於手術,應每6個月B超複查1次。

  如何正確理解超聲報告

  經常有患者拿著超聲檢查報告來到診室諮詢,其實,超聲報告描述的是“膽囊息肉樣病變”。所謂“息肉樣”,就是說像息肉,而不一定是息肉。例如,臨床上常見的膽固醇結晶或者泥沙樣結石在黏稠的膽汁包裹下,如果粘在膽囊的黏膜皺襞上,就可以形成隆起於黏膜表面的小突起,很像息肉,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息肉。它們往往是多發的,通常不需要處理。但如果是真正的息肉,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實際上,膽囊息肉很難通過超聲明確它的病理性質,而對於1釐米以下的息肉,有時候CT和核磁也無法區分良惡性。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指徵是息肉的長徑大於1釐米,這是基於以往的臨床觀察,認為息肉大於1釐米癌變的機率就要顯著增加。然而也有研究顯示,40%的惡性膽囊息肉可以小於1釐米。美國胃腸及內鏡醫師協會(SAGES)的指南甚至提倡對大於5毫米的息肉進行手術治療。

  可見,對於多大的息肉需要手術目前並沒有統一標準。因此,臨床大夫對息肉的診治很大程度上需要結合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但是,如果膽囊息肉患者具有危險因素(如伴隨結石、迅速增大、單發、有症狀、先天膽管異常,以及女性、60歲以上的患者),應該適當考慮儘早手術切除膽囊。當然,得了膽囊息肉也不用緊張,醫生會根據情況給出最適合的診療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