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焦慶芳

  耳鳴、耳聾是中老年的一種常見症狀,其發病原因多種,但持續的耳鳴、單側耳聾應警惕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起源於聽神經鞘,是一典型的神經鞘瘤,由於沒有神經本身參與,故恰當稱謂應為:聽神經鞘瘤,是後顱窩中最常見的腫瘤,佔橋腦小腦角區腫瘤的75%-80% ,其發病率每年約為1/10萬人。好發於年齡為30~6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

  聽神經瘤常被認為是腦腫瘤,但其實並不位於腦實質內,而是長在聽神經的前庭支上。它屬於良性腫瘤(非惡性也非癌),通常生長緩慢。

  聽神經瘤病程長,首發症狀幾乎都是聽神經本身的障礙,如患側耳鳴及耳聾,耳鳴為高音調,似蟬鳴或汽笛聲,併為連續性,常伴聽力減退。隨著瘤體的增大可出現面神經功能異常(面部肌肉的抽搐)、三叉神經功能異常(頰部、顴骨隆突處的感覺麻木或麻刺感)、及腦幹和小腦受壓症狀(偏身感覺減退,共濟失調,步態不穩、辨距不良、語言不清和發音困難),如不及時治療會隨時發生腦疝而危及生命。

  臨床症狀出現的頻率:57% 的患者有耳部症狀(聽覺障礙,耳鳴)。約有26%的聽神經瘤患者表現為突發性耳聾,而在所有突發性耳聾患者中約有1~2.5%最終診斷為聽神經瘤,應注意突發性耳聾的恢復並不能排除聽神經瘤的可能。耳鳴是第二常見的症狀,並可在聽力下降之前就出現,因此單側耳鳴亦應警惕聽神經瘤的可能。故凡中年前後出現聽力障礙的患者如無其他原因如外傷,中耳炎等,均應警惕聽神經鞘瘤,應及早到醫院就診行聽力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顱腦CT或MRI檢查)。

  聽神經瘤是可以治療的,已經有許多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小腫瘤可採用隨訪觀察的方法,定期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亦可行γ- 刀治療。若有生長則需立即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除應是首選治療的方法。

  聽神經瘤手術已有整整一百年的歷史。由於手術技術不斷的提高,手術死亡率不斷下降,治療效果顯著提高。目前,對於直徑<3.5釐米,無腦幹受壓者,這一手術的手術死亡率已極低,絕大部分病人可獲得面神經保留,幾乎所有的病人都能作一期全切除。大多數病人手術後可以繼續他們積極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