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因素作為重症肌無力的誘因已被目前學界廣泛重視。相關研究表明:“精神創傷”是重症肌無力復發或加重的獨立危險因素。儘管目前現代醫學理論難以通過研究發現明確證據和理論解釋精神創傷與自身免疫的直接關係,但從中醫學理論解釋則較為容易:精神創傷相當於中醫學情志病範疇,具體歸屬於“情志不舒”、“鬱怒憂忿”等病,情志不遂時其首要影響“肝”的氣機執行。肝鬱氣結,則易於橫犯脾土;又因脾主四肢肌肉、主運化水谷輸布津氣,肝木克土則致重症肌無力病人肌肉不得濡養、氣不循經而運動無力;故本病發作或加重。
重症肌無力患者存在中樞神經受損症狀,其表現為認知功能損害。由於重症肌無力患者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睡眠不足是誘發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於重症肌無力患者運用斯的明類藥物治療,而長期使用斯的明類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導致患者認知疲勞;而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通過使患者體內皮質醇水平的晝夜節律紊亂導致精神抑鬱易於發生。
對於已發病的重症肌無力患者,由於擔心自己成為家庭負擔、女性患者更需考慮家庭、生育、撫養等問題;同時由於長期服藥、隨診的醫藥費用不低,患者的工資收入很多時亦難以負荷相應的診療水平。以上種種社會原因引起本病患者焦慮症狀的發生,反過來亦因使患者體內內分泌水平紊亂,“心力交瘁”成為本病誘發加重的重要因素。
對於曾行氣道吸痰、氣管插管及進入ICU行重症監護的患者,更因對此類有創操作的恐懼、機械輔助通氣的抗拒感、插管後的語言交流障礙和失去親人陪伴的孤獨感導致其精神“過敏”,好轉出院後仍長期處於擔心、緊張狀態,基礎代謝升高,神經肌肉反應更為敏感而致再次發作可能增大。
綜上,大多數負性心理狀態會使人體免疫功能易於紊亂、機體防禦功能減退,從而使重症肌無力誘發或加重;同時本病的發作及加重亦使患者心理狀態發生改變、易於傾向負性情緒發展。患者及患者家屬應及早了解這一情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以配合患者的診療方案,打破上述惡性迴圈,使患者儘可能獲得良好的預後及較高的生活水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