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創傷外科 副主任醫師 周曉康

  滑膜炎是一種非特異性滑膜炎,好發於3~10歲兒童,成人也有部分患病,男性多於女性。髖關節患病較多,而膝、肩、肘關節等發病依次遞減。發病原因不明,有學者認為系源於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創傷及變態反應有關。病理改變為滑膜充血、水腫、滲出、滑膜增生,出現關節積液等特點。滑膜炎發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腸炎,咽喉炎,麻疹,鼻炎,肺炎,扁桃體炎,起病時膝關節及大腿前內側輕微疼痛,24小時或更長時間後疼痛轉移至髖關節,並出現跛行,關節活動受限。髖關節表現為疼痛,活動受限,患者不敢活動髖關節和膝關節。被動活動時引起啼哭不寧,拒絕檢查患髖患肢,有明顯跛行。患肢呈髖內收、內旋及屈曲,但以髖外旋、外展和屈曲者更多見,少數病人則有發熱。髖前方有深壓痛,被動活動髖內、外旋疼痛陽性,但多數輕微,也有的患兒不訴疼痛,僅表現為跛行。

  X線檢查可見髖關節囊腫脹、髖關節間隙增寬,超聲檢查顯示髖關節內有積滑膜主要分佈關節周圍,關節滑膜增厚。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增高,淋巴細胞略偏高,血沉增快(20-40mm/h)。髖關節液多呈清澈透明,也有呈輕度渾濁或談血色。但培養無細菌生長。C-反應蛋白偏高或正常。

  髖關節滑膜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溼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而滑膜對炎症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滑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滑膜炎是由於微迴圈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所以治療滑膜炎主要是調理微迴圈系統,只要微迴圈暢通了,積水也就迴圈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積水期間儘量不要勞累,減少抽液注射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

  對於懷疑是髖關節滑膜炎的患者應對下列疾病進行鑑別:髖關節結核性滑膜炎,化膿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股骨頭骨骺骨軟骨病,血友病性關節炎等。出現症狀後必須認真檢查,排除上列疾病做出明確診斷。

  診斷明確後早期應臥床休息,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消除病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控制細菌和病毒擴充套件。應用非甾體類藥物,區域性理療有助於滑膜炎的消退和消腫,止疼。患肢採用面板牽引,應置於外展,屈膝15°制動,1―2周後全身症狀消退,但髖部情況,還要持續治療。髖關節滑膜炎預後良好,一般不復發,也不留後遺症,但有少數由於關節內壓持續增高,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所以在發病後2個月和6個月需進行復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