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郭喜軍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
  雨水節氣需防病:
  1、易患感冒
  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乾燥,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面板乾燥和發癢等症狀,加之乾燥的氣候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從而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2、關節易痛
  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使人易患關節痛,尤其是肩關節、腰關節痛。
  雨水時節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調護:
  1、起居調護
  既然雨水節氣中冷空氣活動頻繁,那麼人們在起居上就要格外注意,不要驟然減去厚重的寒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捂秋凍,到老沒病”。所謂春捂秋凍,是古人根據春秋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還很大,雖然雨水節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面板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也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很有道理的。

  2、飲食防護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但又風多物燥,“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常常會出現口舌乾燥、嘴脣乾裂等現象,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 鬱熱使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溼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的開始,陽氣發越的季節,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所以,春季飲食應以平性為宜。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另外,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這時候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助陽外洩,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溼不化、聚溼生痰、助長溼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等。
  3、情志調護
  春季陽氣生髮速度開始快於陰氣的速度,肝火也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洩厭抑鬱,生氣發怒易讓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因此,春天不應該鬱悶、生氣,保持好心情。
  4、運動調護
  柔和運動為主,不宜過早晨練。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讓肝氣慢慢地上升。

  但因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過早晨練,一些喜歡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鍛鍊的中老年人應晚些出門,最好與太陽同起床,在氣溫稍高時進行一些柔和的鍛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