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科 副主任醫師 張勤儉

  HBeAg血清轉換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一個具有臨床意義的治療終點,但是隨著臨床研究證據的累積,其合理性有待商榷。

  一項對於HBeAg自發性血清轉換的患者隨訪研究發現,33%的患者出現CHB的加重,其中發生HBeAg逆轉的患者,肝硬化累計發生更早、比例更大;對於發生CHB加重,維持HBeAg陰性的患者,部分HBVDNA高於檢測值上限水平。一項在亞洲患者中的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肝硬化相關併發症及肝癌在HBeAg血清轉換後發生或持續惡化。可見自發性血清轉換並不意味著疾病進展停止。那麼如果是治療引起的HBeAg消失或血清轉換,情況會有所不同嗎?IFN和聚乙二醇干擾素、LVD/ADV/ETV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約70%HBeAg陽性患者通過短期治療(2年)達到HBeAg血清轉換。而且治療引起的HBeAg血清學轉換存在肝炎復發的危險,如在亞洲研究中有韓國學者報道,LVD治療後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的患者在停藥後一年複發率為52%、二年複發率為55.7%;同時,臺灣學者報道的48周複發率為45.4%、72周複發率為56.3%;印度學者報道6個月複發率為35%。這些肝炎復發後需要接受再次抗乙肝病毒治療。所以如果以HBeAg血清轉換作為治療目標,至少有50%以上的HBeAg陽性患者需要接受超過2年的口服抗病毒治療。還有研究顯示亞洲患者中IFN-a誘導產生的HBeAg血清學轉換和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之間的累計比率只在初期有差異,且前者不如後者穩定。81%~91%的患者體內用PCR法仍能檢出HBVDNA。最近在2008年APASL上發表的研究資料顯示,治療引發的HBeAg血清學轉換在停藥後48周的逆轉率高於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這些資料提示,HBeAg血清學轉換不能作為單一的、主要的治療終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