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需根據病情對病人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總的目的在於提高病人的麻醉耐受力和安全性,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後恢復更迅速。對ASAI級病人,做好一般準備即可;對ASAII級病人,應維護全身情況及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強病人對麻醉的耐受力;對於Ⅲ、Ⅳ、Ⅴ級病人,除需做好一般性準備外,還必須根據各別情況做好特殊準備。
(一)精神狀態準備
多數病人在手術前存在種種不同程度的思想顧慮,或恐懼、或緊張、或焦急等心理波動、情緒激動或徹夜失眠,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活動過度,麻醉手術耐受力明顯削弱,術中或術後容易發生休克。為此,術前必須設法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和焦急情緒,從關懷、安慰、解釋和鼓勵著手,酌情恰當闡明手術目的、麻醉方式、手術體位,以及麻醉或手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等情況,用親切的語言向病人做具體介紹,針對存在的顧慮和疑問進行交談和說明,以取得病人信任,爭取充分合作。對過度緊張而不能自控的病人,術前數日起即開始服用適量安定類藥,晚間給睡眠藥,手術日晨麻醉前再給適量鎮靜睡眠藥。
(二)營養狀況改善
營養不良導致機體蛋白質和某些維生素不足,可明顯降低麻醉和手術耐受力。蛋白質不足常伴有低血容量或貧血,對失血和休克的耐受能力降低。低蛋白症常伴發組織水腫,降低組織抗感染能力,影響創口癒合。維生素缺乏可致營養代謝異常,術中容易出現迴圈功能或凝血功能異常,術後抗感染能力低下,易出現肺部感染併發症。對營養不良病人,手術前如果有較充裕的時間,應儘可能經口補充營養;如果時間不充裕,或病人不能或不願經口飲食,可通過小量多次輸血及注射水解蛋白和維生素等進行糾正;白蛋白低下者,最好給濃縮白蛋白注射液。
(三)術後適應性社會訓練
有關術後飲食、體位、大小便、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適,以及可能需要較長時間輸液、吸氧、胃腸減壓、胸腔引流、導尿及各種引流等情況,術前可酌情將其臨床意義向病人講明,以爭取配合。多數病人不習慣在床上大小便,術前需進行鍛鍊。術後深呼吸、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必須向病人講解清楚,並訓練正確執行的方法。
(四)胃腸道準備
擇期手術中,除淺表小手術採用區域性浸潤麻醉者外,其它不論採用何種麻醉方式,均需常規排空胃,目的在防止術中或術後返流、嘔吐,避免誤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胃排空時間正常人為4~6小時。情緒激動、恐懼、焦慮或疼痛不適等可致胃排空顯著減慢。為此,成人一般應在麻醉前至少8小時,最好12小時開始禁飲、禁食,以保證胃徹底排空;小兒術前也應至少禁飲、禁食8小時,但乳嬰兒術前4小時可喂一次葡萄糖水。有關禁飲、禁食的重要意義,必須向病兒家屬交代清楚,以爭取合作。
(五)膀胱的準備
病人送入手術室前應囑其排空膀胱,以防止術中尿床和術後尿瀦留;對盆腔或疝手術排空膀胱有利於手術野顯露和預防膀胱損傷。危重病人或複雜大手術,均需於麻醉誘導後留置導尿管,以利觀察尿量。
(六)口腔衛生準備
麻醉後,上呼吸道的一般性細菌容易被帶入下呼吸道,在術後抵抗力低下的情況下,可能引起肺部感染併發症。為此,病人住院後即應囑病人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對患有鬆動齲齒或牙周炎症者,需經口腔科診治。進手術室前應將活動假牙摘下,以防麻醉時脫落,甚或誤吸入氣管或嵌頓於食管。
(七)輸液輸血準備
對中等以上手術,術前應檢查病人的血型,準備一定數量全血,做好交叉配合試驗。凡有水、電解質或酸鹼失衡者,術前均應常規輸液,儘可能作補充和糾正。
(八)治療藥物的檢查
病情複雜的病人,術前常已接受一系列藥物治療,麻醉前除要求全面檢查藥物治療的效果外,還應重點考慮某些藥物與麻醉藥物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有些容易導致麻醉中的不良反應。為此,對某些藥物要確定是否繼續用、調整劑量再用或停止使用。例如洋地黃、胰島素、皮質激素和抗癲癇藥,一般都需要繼續使用至術前,但應核對劑量重新調整。對一個月以前曾較長時間應用皮質激素而術前已經停服者,手術中有可能發生急性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不全危象,因此術前必須恢復使用外源性皮質激素,直至術後數天。正在施行抗凝治療的病人,手術前應停止使用,並需設法拮抗其殘餘抗凝作用。病人長期服用某些中樞神經抑制藥,如巴比妥、阿片類、單胺氧化酶抑制藥、三環抗憂鬱藥等,均可影響對麻醉藥的耐受性,或於麻醉中易誘發呼吸和迴圈意外,故均應於術前停止使用。安定類藥(如吩噻嗪類藥--氯丙嗪)、抗高血壓(如蘿芙木類藥--利血平)、抗心絞痛藥(如?受體阻滯藥)等,均可能導致麻醉中出現低血壓、心動過緩,甚至心縮無力,故術前均應考慮是繼續使用、調整劑量使用或暫停使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