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副主任醫師 趙坡

    

  在日常門診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對如何給寶寶點眼藥很苦惱,經常是家長累得滿頭大汗,孩子也哭得聲嘶力竭,眼藥還沒有點進去。那麼,到底如何才是正確給寶寶點藥的方法呢?

  首先,作為家長自身在情緒上要放鬆。其實現在的眼藥都製作得很精良,藥水刺激性非常小,寶寶不會覺得有多痛苦。我們在點眼藥時注意方法,不要讓寶寶對點眼藥產生反感情緒,寶寶就不會討厭點眼藥了。

  一、正確的點藥方法為:

  1、為防止交叉感染,點眼藥前後,應清潔雙手。尤其是給患有“紅眼病”的寶寶點藥,防止因點藥手部汙染或眼藥瓶口汙染,將細菌病毒帶至寶寶的健眼或大人的眼睛裡,造成傳染。

  2、用藥前應檢查藥物的名稱、生產日期、有效日期,以免使用了過期失效藥。並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切勿將藥水點錯,誤將其他藥水如滴鼻劑、口服滴劑,甚至腳氣水(這類事件的確發生過!)等滴入寶寶眼內。如出現這種緊急情況,應儘快用清水沖洗眼睛,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3、易沉澱的混懸液在滴用前應充分搖勻。

  4、如眼部附有分泌物或眼膏,應先用消毒棉籤拭去,再滴眼藥水。

  5、滴眼藥水時,讓孩子取仰臥位或坐位,頭略後仰,眼向上看。家長用左手拇指或棉籤輕輕扒開患兒下瞼,右手持眼藥瓶,把眼藥水點在下眼瞼和眼球之間的空隙就好了。囑孩子閉眼1―2分鐘使整個眼球表面充盈眼藥水。眼藥水不要直接滴在黑眼球上,因為黑眼球表面的角膜是很敏感的,眼藥水滴上會感覺不舒服。眼藥瓶不要碰到眼瞼、眼球和眼睫毛,如果碰到了,寶寶會反射性地閉眼,我們只能再用力扒寶寶的眼睛,寶寶更用力地抵抗,最終大人一身汗,小孩哇哇哭,眼藥也點不進去。

  6、塗眼膏的時間一般在寶寶睡前,手法同點藥水。在輕輕扒開患兒下瞼後,手持眼膏瓶將一米粒大小之藥物直接擠入下眼皮內。令寶寶閉目,以助眼膏在結膜囊內溶化分佈,並用棉籤或棉球擦淨瞼緣及睫毛上的油膏。如果給小寶寶點眼藥水實在困難,我們可以多上眼藥膏。因為小寶寶睡覺的時間長,在每次睡一個長覺的時候上眼藥膏,也同樣能達到治療的目的。等小寶寶睡熟了,輕輕扒開下眼瞼,擠進米粒大小的一點眼藥膏就可以了。

  7、對年齡小不合作的嬰幼兒,需要兩人配合,操作者與助手對坐,小兒仰臥於助手雙膝上,兩腿分別挾於助手兩腋下,頭部固定於操作者的膝間,助手扶住小兒兩臂及身體,體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滴藥。亦可將小兒仰臥於床上或桌上,讓一個人固定其手臂、上身和腿部,另一人用手固定其頭部,操作者再給其點藥。

  二、點藥注意事項:

  1、點眼藥時動作要輕柔,勿壓迫眼球。

  2、勿將眼藥直接滴在角膜上,因為角膜敏感引起閉眼反射,將眼藥擠出。

  3、眼藥水每次1滴。有的家長說每次多滴幾滴,是不是好得更快呢?實際上,結膜囊最多隻能容納20微升的藥液。一般來說,1滴眼藥水的體積約30―40微升,因此每次點1滴就足夠了。而且,藥水過量還會增加防腐劑對角膜和結膜的刺激,引起淚液分泌增加,反而降低藥物濃度。

  4、滴眼藥時應距眼3~5cm,以免觸及睫毛汙染瓶口,或一旦患兒猛烈搖頭時碰傷眼球。

  5、有全身反應的藥物如阿托品等點眼後,應壓迫淚囊2-3分鐘,防止藥液經淚道流入淚囊和鼻腔後經粘膜吸收而引起全身中毒反應,對小兒更要注意壓迫。

  6、給寶寶點兩種以上眼藥時,每種眼藥間隔3-5分鐘。

  7、點藥後如果孩子眼紅腫加重、自覺眼刺痛、癢或灼熱感等不適或患兒無故哭鬧,應馬上停用,並且及時到醫院就診。

  其次,一定要按照醫生的醫囑點藥,不要隨便增加點藥頻次,延長用藥時間,尤其是抗生素、激素眼藥水的濫用會對寶寶的眼睛造成危害。

  危害一:乾眼症,寶寶症狀表現為 眨眼、擠眼或原有眨眼、擠眼更加頻繁、眼紅、灼熱感。由於眼藥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劑,而且抗菌素本身也會使眼睛的結膜杯狀細胞發生損傷,表面正常的淚膜不穩定,容易破裂蒸發。這樣就會患上乾眼症,眼睛發紅、乾澀或者疼痛,而且越點眼藥水,眼睛越幹疼。

  危害二:激素性青光眼。激素類眼藥水的適應症非常嚴格,應該嚴格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並及時停藥和複診。這種藥就象“雙刃劍”,使用得當,會迅速緩解症狀,改善病情,使用不當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如果使用過多的話,會使寶寶在不知不覺中患上激素性青光眼,導致患兒眼壓高,視力下降,甚至視神經受到不可逆的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