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主任醫師 文清泉

  頭痛是臨床疼痛診療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頭痛的折磨。由於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許多頭痛病人長期處於極度痛苦之中,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量,給病人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有些病人甚至採用自殺行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青少年頭痛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對他們的學習、心理和成長帶來不良後果。

  過去認為頭痛是由顱內的病理生理變化所引起,治療也主要採用“頭痛醫頭”的模式,許多病人經口服非甾體抗炎藥、頭部理療及痛點注射治療後病情並不好轉,形成“病人頭痛、醫生也頭痛”的尷尬局面。1991年Sjasstad首次提出“頸源性頭痛”的感念,認為頸部椎管內外的病理性變化可引起頭痛症狀,對頭痛的感念、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所謂的“神經性頭痛”和“神經血管性頭痛”的概念將逐漸被淘汰,而頸源性頭痛的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解剖學研究發現,第1~4頸神經與頭痛關係密切,這些神經互相聯結共同組成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耳大神經及頸神經叢,司枕部肌肉和面板的感覺傳導。另外,在頸髓后角,1~3頸神經與來自嗅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三叉神經傳入支的終末纖維廣泛聯絡,使感覺範圍向前延伸到前額、眶下等處。

  在我們門診頭痛就診病人中,70%~80%為頸源性頭痛,其中許多病人經多家知名醫院誤診而多年遭受頭痛的困擾。臨床表現為單側或雙側枕部、耳後悶脹或痠痛,可擴散至前額、顳部、頂部、頸部或上肢,甚至面部,同時可伴有噁心嘔吐、耳鳴、眼脹以及嗅覺和味覺改變。體檢可發現耳下方頸椎旁及乳突下後方有明顯壓痛,頭部可有散在壓痛點,壓頂和託頭試驗可呈陽性。頸部CT和MRI對頸源性頭痛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許多病人頸椎間盤顯示退化或突出,但退化和突出部位、程度與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關。

  頸源性頭痛好發於長期伏案工作人群,如財會人員、辦公室人員、電腦工作者、學生等,長期樂於打麻將的人也高發。目前頸源性頭痛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而許多醫生對頸源性頭痛沒有充分的認識。因此,臨床醫生要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仔細甄別,莫讓頸源性頭痛危害人類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