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外科 主任醫師 邰智慧

  肝門膽管癌是指發生於膽囊管開口水平至左右肝管二級分支開口之間的膽管癌,又稱Klatskin腫瘤。 肝門膽管癌切除術是患者可能獲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質量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影像學及肝膽外科手術新技術的不斷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顯的提高。肝門膽管癌的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術、膽腸內引流術、單純膽管外引流術和同種原位肝移植術等。

  據國內、外資料報告肝門膽管癌手術切除率可達80%以上(Nimura、Ogura、彭淑牖、孫佔琪),其中50%左右可達根治性切除效果,聯合肝切除的根治手術總死亡率在5%以下(Koyama)。手術可切性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①腫瘤累及範圍,如有無肝內播散、肝外轉移、血管累及尤其是雙側肝動脈及門靜脈分支的侵犯;②肝腎功能代償能力損害的程度;③患者年齡與全身狀況;④手術醫師的臨床經驗。

  肝門膽管癌手術切除後療效受以下因素影響:①腫瘤生物學行為;②腫瘤切除的徹底性;③重要臟器的功能代償尤其是肝腎功能狀態;④術後是否採取合適的綜合支援治療。

  一、肝門膽管癌的組織病理學特徵是其具有根治性切除前提的組織病理基礎

  ①膽管壁含大量纖維的類似硬癌的腺癌,癌腫組織順膽管壁生長,具低生長屬性;②沿膽管周圍淋巴血管和神經周圍間隙向肝內及十二指腸韌帶內擴散和蔓延,較少發生遠處轉移。

  二、肝門膽管癌的影像學評價,尤其是MRI/MRCP/CT技術使術前可切性估計更為精確

  1、正確估計腫瘤的大概範圍

  2、手術可切性的判斷

  ①血管有無累及及其性質:a、推壓;b、浸潤

  ②肝內有無播散

  ③肝外有無累及:如肝外淋巴結轉移,腹膜浸潤等

  3、手術入路的選擇

  ①Bismuth-Corlette分型Ⅰ、Ⅱ:肝門前入路/方葉切除

  ②Bismuth-Corlette分型Ⅲa、Ⅲb:左、右半肝切除

  ③Bismuth-Corlette分型Ⅳ:肝Ⅳb/和V段肝切除顯露分叉以上病灶/肝正中裂切開

  三、肝門膽管癌的手術程式

  1、切口選擇:右肋緣下切口先行探查,必要時左肋緣下延伸成Mercedes切口,充分暴露

  2、術中探查、腫瘤及淋巴結轉移範圍確定:腫瘤上極的確定,淋巴結送冰凍判斷TNM分期

  3、儘可能解剖Calot三角,在十二指腸球部上緣切斷膽總管,向頭端上牽膽管及膽囊,在膽管後方與門靜脈前壁之間的疏鬆結締組織層內分離,門靜脈壁累及常為推壓,少浸潤,若為主幹浸潤,必要時可用自體靜脈或血管補片修補門靜脈壁;若為門靜脈雙側分支浸潤,則應放棄根治術、改行姑息性手術。

  4、腫瘤通常不浸潤肝動脈,肝動脈與腫瘤之間常有一可分離的外膜,盡最大努力儲存雙側肝動脈,至少應保留一側肝動脈,否則放棄根治手術,改行姑息性手術。

  5、肝十二指腸韌帶骨骼化及肝總動脈旁、胰頭後方淋巴結清掃

  6、根據術前影像學的判斷、術中探查確定的腫瘤累及範圍,決定肝內膽管顯露的入路,採用活體供肝切除術的方式切割肝臟,必要時加用肝門區域阻斷,少用全肝血流阻斷,依據腫瘤累及的範圍不同可採用不同的肝切除範圍。

  7、斷面徹底縫扎止血。

  四、肝門膽管癌切除後的重建

  1、膽管切緣冰凍切片證實無癌細胞殘留

  2、切緣Ⅱ、Ⅲ級支膽管整形,通常左側的膽管構成一組,右側的膽管構成一組,少數情況下尾狀葉的膽管,須單獨與腸袢吻合或與左側膽管合併整形。

  3、整形膽管與遊離空腸袢間的黏膜-黏膜吻合,5-0單股可吸收縫線進行吻合。

  4、Roux-en-Y肝管空腸吻合口距腸腸側側吻合口至少40cm。

  5、若無腫瘤殘留,膽腸吻合口內勿需放置支架,若腫瘤殘留於切緣或門靜脈,尾狀葉,則需在雙側膽管腔內放置支架以防近期內再梗阻。

  6、肝管空腸吻合口下方充分引流。

  五、綜合治療措施的實施。

  肝門膽管癌根治性切除可達80%,1年生存率在70-80%。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