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特徵性的視野缺損,與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和視乳頭的解剖密切相關!
大家都知道,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的走行是有規律的。越是外周的神經纖維越是進入視乳頭的周邊部,越是造近中央部的越是造近視乳頭中央部,顳側神經纖維以黃斑水平線為界,分別呈弧形進入視乳頭上下部,鼻側神經纖維則直線型進入視乳頭。另外,黃斑區的神經纖維都進入視乳頭顳側部,呈三角形佔據視乳頭顳側,並且也是越靠近外側的越靠視乳頭周邊,越是黃斑中央區的神經纖維越位於視乳頭中央也就是三角形的頂點。
根據以上解剖特點,當眼壓升高至視乳頭後退時,必然發生相應的損害。首先,眼壓升高的早期,視乳頭受壓力輕度後退,神經纖維受牽引作用,中央部的神經纖維向視乳頭周邊部靠攏,因此視乳頭中央部空虛,此時表現為視杯輕度增大。
隨著眼壓持續升高,視乳頭缺血,篩板萎縮,失去支援的神經纖維更加擠壓向視乳頭周邊部堅韌的鞏膜環,使周邊部的神經纖維受擠壓,阻斷軸漿流,因此,周邊部的神經纖維必然受損。但是,視乳頭周邊部的神經纖維受損的程度是不一致的,這與視神經與眼軸的夾角有一定關係,在這種夾角下,視乳頭顳側及顳下側邊緣的神經纖維最先受損,而這些部位的神經纖維分別來自黃斑外側部及視網膜顳下弧形區域,因此此時的臨床表現便是鼻上側的旁中心暗點及鼻側階梯形成。
如果眼壓繼續升高,側神經纖維不斷擠向周邊部鞏膜環,黃斑顳側區纖維越來越明顯受損,同時靠近視網膜周邊部的神經纖也大面積受損,此時便表現為旁中心暗點向顳側移位,並可能發展至弧形包裹中央視力區與生理盲點融合。周邊視野缺損越來越向中央靠攏,發展至最後,只剩下黃斑中心視力(因為這些神經纖維進入視乳頭中央部)。一般情況下,由於水平線的存在,顳上與顳下的神經纖維完全分開進入視乳頭,因此表現為視野缺損時,可見鼻側視野缺損以水平線為界錯開,形成階梯。
除了特徵性的視野缺損外,其實視乳頭變化也是特徵性的。最開始時是顳下側盤沿面積丟失,然後是顳上區域盤沿面積丟失,然後是顳側(其實顳側受損較早,只因顳側神經纖維來自黃斑量多而密,因此早期難以從視乳頭上觀察出來),最後盤沿面積丟失向鼻側發展,最後整個盤沿面積嚴重丟失,視杯佔據整個視盤。現在之所以強調盤沿面積在青光眼早期診斷中的重要性,主要就是考慮盤沿面積其實就代表了神經纖維數量。盤沿面積越小,丟失的神經纖維層越多,青光眼越嚴重越接近晚期。
另外,由於視神經纖維的數量是大致恆定的,盤沿面積也相對恆定,因此視盤越大,視杯必然增大。以上視乳頭的變化都已通過眼底HRT檢測證實。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想法。我曾試圖從各種書中找到現成的答案,但是沒有現成答案,只是簡略的說視野損害與解剖有關而己,所以我們就忽略了青光眼特徵性視野缺損的原因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