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光眼患者對於青光眼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知道此病的危害性,認為此病是不治之症,產生悲觀、失望、恐懼心理,放棄治療,錯失治療機會;要麼對青光眼危害性認識不足,特別是慢性青光眼患者,症狀不明顯或休息後症狀緩解,自認為沒什麼大事,喪失寶貴治療時機,不知不覺淪為失明,給個人、家庭帶來極大痛苦。
誤區一:青光眼可以根治
有些青光眼患者通過藥物及手術治療後眼睛不再脹痛,認為青光眼已經治好了,便不再用藥,也不去醫院複查,這是很危險的。因為:
1、很多青光眼患者發病隱蔽,病情緩慢,即使眼壓很高也無脹痛的感覺;
2、青光眼術後眼壓升高時多數患者無疼痛的症狀;
3、部分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後一段時間轉為慢性期,對疼痛逐漸耐受而無任何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因此絕不能認為沒有症狀了青光眼就治好了。
此外,青光眼是終生疾病,只能控制病情的發展,而無法做到治癒,患者需要終生治療。正在治療的青光眼病人,儘管病情穩定,也不可盲目樂觀。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抗青光眼藥物會逐漸減退藥效,手術效果也會降低。再則患青光眼時間長了後,由於視神經對眼壓耐受性越來越差,需把眼壓降至更低。所以青光眼病人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測量眼壓,檢查眼底,必要時行視野檢查,以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
誤區二:得了青光眼,遲早都會瞎
過去,由於對青光眼認識不全面,治療手段不多,以至於一些青光眼患者最終失明。所以有些人當得知患青光眼後非常恐懼,對治療缺乏信心,不積極配合治療。其實青光眼絕不是不可治療的,絕大多數青光眼通過藥物及手術可得到有效控制,長久保持良好視力。目前,臨床醫生不但能採取多種方法來治療青光眼(如藥物、鐳射和手術),而且還能在某些青光眼(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前期,通過及時干預來預防青光眼的發生。就目前醫療水平而言,如果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除無法使已經失明的患眼復明外,一般青光眼是不會瞎掉的。
誤區三:青光眼都是遺傳的
很多青光眼具有遺傳傾向,但並不是說沒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就不會得青光眼。從兒童到老人,所有年齡人都可能發生青光眼。其中40歲以上的人,遠視眼患者,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均是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建議上述易感人群每1~2年進行一次眼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
其次青光眼可由多種病變繼發形成,其中區域性以眼外傷、晶體改變(白內障、晶體脫位、人工晶體)、玻璃體病變(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動靜脈阻塞、出血)、虹膜睫狀體炎等,全身以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先天發育不良等均可以引起青光眼的發生。
另外,臨床上因用藥不當引發青光眼者也並非鮮見。常見藥物有:散瞳驗光藥物(如阿托品等),麻醉藥物(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等),擬腎上腺素類藥(腎上腺素、麻黃素等),擴血管藥物,鎮靜安眠類藥(如安定),抗菌消炎類藥(磺胺),激素類藥及避孕藥等。
誤區四:青光眼屬單眼疾患
除了某些由其他的眼病繼發的青光眼以外,幾乎所有的青光眼均屬於雙眼性病變,雙眼多先後發病亦可同時發病。一旦患上青光眼,無論另一眼是否有症狀,都必須按雙眼病變對待,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及時地對疾病進行干預,阻止病情的進展。有些患者盲目地認為雖然一隻眼患青光眼失明瞭,但還有另一隻眼睛,放棄治療,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錯過最佳治療機會,造成雙眼失明的嚴重後果。
誤區五:青光眼患者要儘量少喝水
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產生這樣的看法可能源於兩點:
1、青光眼主要是眼壓升高導致的眼病,而眼壓與房水(眼內的一種流動液體)密切相關,“房水”既然是“水”,那麼少喝水或不喝水就可以控制眼壓;
2、早年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輔助診斷中有一種誘發試驗叫“飲水試驗”,即通過短時間內大量飲水(5分鐘喝1000毫升)來誘發眼壓升高,患者因此錯誤地認為少喝水,眼壓就不會升高。
其實,與眼壓有關的房水不是直接來源於血液裡的水,它是眼內特殊組織主動分泌生成的。而且,像“飲水試驗”那樣在5分鐘內猛喝1000毫升水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會發生的,適量喝水絕不會引起眼壓升高。如果青光眼視神經損害與血液迴圈不良(高血黏度等)有關,適當飲水還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對改善病情有幫助。
誤區六:青光眼可以雙眼同時手術
青光眼為雙眼疾病,一經發現,就應在視功能尚未損害時儘快手術治療。但術後可能發生一些難以預測的併發症。因為同一人的雙眼解剖生理及病理特點是相似的,所以術中或術後的併發症雙眼極為相似,因此青光眼患者一定不能雙眼同時手術,否則一旦發生問題,患者可能雙目失明。一般先做病情較重的眼,以便觀察術後出現的問題。在做第二隻眼時可做好預防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