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微創及肛腸外科 主治醫師 田志強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已經為現代外科所接受,併成為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金標準”。而運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總管病變,由於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術,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同時需要相應的腔鏡器械,目前開展腹腔鏡治療膽總管疾病的並不普遍,絕大多數還是採用傳統的開放手術。我們在近3年的時間內,對84例膽囊結石合併膽總管結石進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聯合膽道鏡取石,膽管一期縫合或T形管置入術,效果良好。就此,我們總結一下該疾病的腹腔鏡治療。

  膽囊結石合併肝內外膽管結石是膽道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傳統的處理方法有開腹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聯合膽道鏡取石術,或膽囊切除聯合十二指腸鏡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然而,近十餘年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術前或術後十二指腸鏡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或者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等為此類疾病提供了更新的微創治療方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普及、多功能腔鏡器械研製的加快、專業醫師腔鏡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手術經驗的日益積累,手術所具有的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以及美容外觀等優點,使利用腹腔鏡、十二指腸鏡、膽道鏡等微創技術治療膽石症,成為現代膽道外科微創治療臨床應用的熱點。

  臨床實踐表明,絕大多數術前診斷膽總管結石病例均可在首次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盡結石,即使術後膽道殘餘結石,亦可以於6~8周後運用膽道鏡經T管竇道取石或液電碎石;該手術的適應症從理論上而言,應該與開放的膽總管探查術相同。本中心84例該疾病患者中,有上腹部手術史22例,其中6例為再次膽道手術,在既往的教科書或參考書上是列為腹腔鏡膽道探查術的禁忌症。我們經過術前仔細檢查、討論、術中細心操作,雖然手術時間略長,但均在腹腔鏡下完成手術,術後恢復很快;術後T管夾閉後僅在患者腹壁外留一長約5~8cm的軟橡膠管,無傷口感染、疼痛等表現,並不防礙患者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

  因此,我們認為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LCBDE)可在切除膽囊的同時,用同一微創手段來解決膽石症及膽總管結石,既保持了Oddi括約肌的完整性也不增加開放手術的併發症,而且具備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諸多裨益;此外,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T形管引流術為術後治療膽道殘餘結石、肝內外多髮結石等膽石疾病,提供了一種微創治療的途徑。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日益普及,外科醫師經驗及嫻熟的腹腔鏡技能的不斷提高,LCBDE術式將會普遍地開展起來,併成為處理膽總管結石疾病的有效手段,有望成為外科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金標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