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病理科 主任醫師 李勝水

  1、病例

  患者,女,55歲。右上腹悶脹不適1年,疼痛1個月入院。體檢:T37.8℃,P94次/分,BP16/11kPa,面板鞏膜無黃染,右上腹侷限性隆起,肝臟肋緣下4cm,觸診表面欠光滑,囊性感,壓痛,無移動性濁音。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正常,HBSAg(―),AFP(―)。B超及CT均示巨大肝囊腫。手術所見,肝臟腫大,被膜尚完整,囊腫位於肝右葉,大小32cmx21cmx20cm,囊內為暗紅色液體及壞死組織,清除囊內組織後將囊腫及受壓的肝右葉一併切除,肝創面大網膜填塞。

  2、病理檢查

  囊性腫物26cmx18cmx10cm,表面略光滑,灰紅色。囊內殘留少量褐色液體及壞死物,內壁粗糙不平,灰白質脆,壁厚1cm-3cm,一側附有6cmx3cmx1cm肝組織,與囊壁粘連。鏡下:瘤細胞梭形或上皮樣,梭形細胞長梭形為主或略肥胖,排列緊密,柵狀及漩渦狀,胞漿一側可見細長的纖維絲,核異型,分裂象>5/10HPF;上皮樣細胞叢狀或束狀排列,細胞類圓或多角形,胞漿中等嗜酸,核大較深染,核仁明顯,核>6/10HPF,散在瘤鉅細胞,間質水腫及粘液變性,瘤組織向肝實質內浸潤性生長。網狀纖維染色:細胞緻密區網狀纖維細長而直,行走於細胞之間,纖維與細胞系密切但不包繞瘤細胞。免疫組化:Vimentin(+),S-100(+),Desmin(―),AFP(―)。

  病理診斷:原發性肝臟巨大惡性神經鞘瘤;伴出血壞死、囊性變。

  隨訪:1年2個月復發,1年11個月死亡。

  3、討論

  惡性神經鞘瘤又稱惡性神經鞘腫瘤(MPNST),神經源性肉瘤、未分化神經纖維瘤等。多發於頭頸、肢體及腹膜後,原發於肝臟實屬罕見。其來源可為雪旺氏細胞,神經內衣或神經束衣細胞。本瘤組織學沒有明確的特徵,常伴出血壞死、囊性變,間質粘液變性,瘤細胞有編織狀、漩渦狀或柵狀排列,核分裂易見,這些在病理診斷時應引起重視,與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等不易鑑別時可藉助特殊染色或免疫組化。本瘤預後與惡性程度有關,常見區域性復發和轉移,平均存活期只有44個月左右,D′A-gostiono和White報告的2組28例惡性神經鞘瘤18例死於此瘤。儘管有些病例病史較長,但從臨床發展來看無疑是高度惡性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