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臨床常見病和難治病之一。以胃脘痞脹、疼痛、嘈雜、納少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病理特點是胃腺體萎縮,粘膜變薄,粘膜基層增厚,甚至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目前國內外尚無很好的治療方法。本病中醫稱之為“胃痞”,中醫藥在治療CAG方面有較明顯的優勢。筆者結合個人多年臨床實踐體會,對治療CAG用藥思路與方法做一個探討,旨在為巨集觀辯證與微觀辯證相結合、辯證論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治療本病,提供必要的資料和參考。
1、從主要症狀辯治,明標本虛實,辯證用藥:
CAG病位在胃,涉及脾肝二髒和少陽膽腑。初病以胃陰損傷為主,久病及脾後,則以中氣不足或氣陰兩虧為主。中虛失運,升降失司,則氣滯、血瘀、熱鬱、痰溼、食積等標症隨之而見,成為本虛標實證。本虛多為氣虛或陰虛或氣陰兩虛。標實以血瘀氣滯為要。胃為多氣多血之腑,以通降為用,CAG無論寒熱虛實,內有鬱滯是其病機共性。因此,治療CAG應以益氣、養陰、調暢氣機、疏通血絡、通降胃氣為治療大法,通降胃氣要辯證審因,因勢利導,避免單純攻伐洩降。
從痞脹辯治:
痞脹是CAG最常見的主症之一。多為本虛標實之候,並非無邪無滯。針對本虛,屬中氣虛者,症見脘腑痞塞感,食後自覺停滯不化,多食益甚,或有墜脹感,按之不痛,宜健脾益氣,理氣和胃,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焦內金、枳殼等。甘草味甘,易致中滿,能明顯抑制胃排空和小腸推進功能,故痞滿甚者宜不用或少用。
為瘀血阻滯,當理氣活血,化瘀止痛,藥用生蒲黃、五靈脂、九香蟲、醋延胡索、乳香、沒藥之類,酌加養胃之品,以免耗傷正氣。
從嘈雜辨治:
嘈雜有寒熱之分,胃中飢嘈,喜熱惡寒,苔白薄者,宜溫中和胃,選用黃芪建中湯加山藥、扁豆、佛手之類。胃熱嘈雜者,嘈而口乾,舌紅苔黃,宜用溫膽湯合百合烏藥散之類以清熱和胃,養陰調氣。屬肝火犯胃者,嘈而煩躁泛酸,宜用戊已丸之類制肝瀉火。胃中飢嘈,伴有脹滿灼痛感,口乾口苦者,為膽火犯胃,胃失和降,多伴有膽汁反流。膽汁反流是CAG致病因素之一,也是CAG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筆者治療因膽道感染或十二指腸畸形合併膽汁反流的CAG,常用自擬柴桂(四逆散合柴胡桂枝湯)加烏梅、山楂、殭蠶、莪術等治療,效果滿意,能增強胃排空和小腸推進功能,有化瘀散結,鬆結胃腸畸形,疏肝利膽,和胃降逆的功效。
從食慾辨治:
食慾不振也是本病常見症狀之一。筆者常選用焦三仙、生谷芽、炒萊菔子、炒雞內金等消食和胃,並根據具體見症選方用藥。症見食慾不振,空腹疼痛加劇,而食後又脹滿者,多為脾胃氣虛;知飢而不思食,喜進流汁飲食,吃粗糙飲食則痛作,多為胃陰不足。症見腹滿畏食者,多為肝氣犯胃或瘀血阻滯。
2、從微觀檢測辨治,查病理變化,辨病用藥:
治療CAG,要巨集觀辨證與微觀辯證相結合。微觀檢測能準確地查出其病理變化,為選用具有針對性的藥物提供依據。特別是對於一些無明顯自覺症狀,巨集觀辯證“無症可辨”無者,意義重大。
從幽門螺旋桿菌(HP)檢測辨治:
HP感染是CAG的重要病因之一,藥物抑菌試驗表明,一些清熱解毒藥、化瘀藥、益氣藥等對HP都有殺死或抑制作用,臨床可在辨證的基礎上,針對HP感染,選用一些HP敏感的藥物,合理配伍組方,如證屬溼熱,苔黃膩者,可選用黃連、玄蔘等,苔薄黃可選用江蒲公英、蛇舌草,血瘀可選用丹蔘、元胡、三七粉等,氣陰兩虧可選用黨蔘、烏梅、甘草等;溼濁盛可選用蒼朮、厚朴。吳萸、桂枝可用於有寒者,也可與苦寒殺菌藥黃連、黃芩同用,以制其寒熱偏盛。中藥對HP的殺滅作用比西藥慢,但副作用少,療程須延長到6―8周,並需在清除HP治療後一個月複查,以確定HP是否已經根除。
從胃酸檢測辨治:
CAG患者胃酸分析常提示胃酸減少,應在辯證論治的前提下,結合現代藥理研究成果,辨病用藥。如烏梅、山楂、五味子、木瓜等都能增加胃酸,但烏梅和五味子適用於胃酸低而胃陰不足者,還應選加沙蔘、生地、麥冬等甘寒生津之品,引導胃酸的產生。山楂用於胃酸少而兼有食積者,可酌加雞內金、神曲、麥芽等,以提高胃液與胃酸的分泌量。木瓜宜於低酸而兼見痰溼者,並另加藿香、厚朴、半夏、石菖蒲等芳香苦溫之品以和胃化溼。寒證而低酸時,可用烏梅、山楂與良姜、肉桂同用,熱證而少酸者,可加少量冰片吞服,以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CAG患者胃酸檢測升高者,見於併發淺表性胃炎、糜爛出血性胃炎、疣狀胃炎,或胃、十二指腸潰瘍者,宜選用海螵蛸、煅瓦楞子、煅牡蠣等,有熱者可配石膏。
從胃鏡及胃粘膜活細胞檢測辨治:
胃鏡是中醫望診的延伸,病理檢查能更清楚準確地揭示現狀和轉歸。胃粘膜充血水腫,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絲狀血管可見,胃內分泌物少者,屬脾胃虛弱,可用黃芪建中湯加當歸、佛手等。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為主,或有赤斑,藍 色血管網可見者,屬胃熱夾瘀,可用沙蔘麥冬湯加蒲公英、丹蔘、地龍等。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小彎側較多,其餘部分充血水腫,有糜爛出血點,分泌物量多,屬淺表+萎縮+糜爛的慢性胃炎,HP陽性者,屬脾溼熱夾瘀毒,宜半夏瀉心湯加蒲公英、生薏仁、錫類散(沖服)。胃粘膜萎縮,兼見散在隆起,頂端凹陷糜爛,伴發疣狀胃炎者為痰瘀結滯,可用白花蛇舌草、殭蠶、生牡蠣、穿山甲、莪術、刺蝟皮、麻黃、半夏、蒲公英等化痰行瘀,解毒散結,寒溫並用。
若兼見膽汁反流,屬膽熱犯胃或肝胃不和者,予前述自M四逆柴桂湯加減。胃粘膜色白而晦暗,腺體萎縮,粘膜呈龜裂樣改變,藍色血管網清晰可見,胃內分泌物少,蠕動緩慢者,屬胃陰虧虛,用一貫煎加烏梅、山楂、五味子酸甘化陰。胃粘膜呈灰綠色,樹枝樣血管清晰透見,色暗紅,胃底小血管曲張瘀滯,胃粘膜呈顆粒樣或結節樣增生,或有息肉樣改變,病理活檢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屬痰瘀阻滯胃絡,宜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用蛇舌草、半枝蓮、生薏米、丹蔘、三稜、莪術、穿山甲、殭蠶等。對於經過四個月以上的治療,臨床症狀已經消失或好轉,但胃鏡複查卻無改善的老年中重度CAG患者,可在益氣化瘀解毒劑中加入仙靈脾、枸杞子、當歸、白芍、生地等補腎養血之品。胃粘膜的再生重建和恢復正常機能,需3D5個月,CAG應以四個月為一個療程,及時得查胃鏡和病理。
從瘀血常規指標檢測辨治:
胃絡瘀血,區域性失養,是CAG的重要病機。本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有明顯改變,其高粘滯血證尤其明顯,且與萎縮程度有相關。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異常尤其明顯,可作為運用活血化瘀藥的指標之一。臨床可根據各項指標的異常程度,選用活血化瘀藥的種類和用量。
3、從整體觀念出發,明全身狀態,決定用藥:
CAG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除患有CAG外,常常兼患有其他疾病,而整體觀念又是中醫的重要理論基礎。因此在治療CAG時,還應想到患者所患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明確身體型別,全面考慮用藥,防止顧此失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