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主任醫師 蔡文波

  提起“電”無人不知,而生物電人們卻知之甚少,事實上一切生命活動都伴有電變化。人體更是如此,沒有電則心不跳,沒有電,腦將喪失意識,沒有電,肌肉就失去收縮與舒張,等等,人體的一切生理、生化與代謝均不能脫離電。醫生通過特殊儀器在體表把不同部位或臟器的電變化記錄在紙上,以線圖的形式間接反應臟器功能,這種線圖稱“某某電圖”,依此作為診斷疾病依據,如心電圖,這是人們早已熟知的用來診斷心臟病的方法。肌電圖同樣能幫助醫生對所測定肌肉或支配該肌肉的神經病變進行定性、定位診斷。

  正常情況下,肌肉的收縮與舒張是由神經支配的,肌肉一旦失去了神經支配,不僅不能完成收縮與舒張功能,同時因得不到神經的營養而萎縮。當神經損傷時,所支配的肌肉就會出現異常的電位,表現異常肌電圖,依此對神經損傷進行定性診斷。

  因肌肉本身的病變同樣也表現異常電圖,但二者異常的肌電圖表現型別有別,從而對神經源性損害和肌源性損害進行鑑別。神經損傷時,在肌肉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在失去神經支配的肌肉上可記錄到一種特殊的電位―失神經電位;讓肌肉輕收縮活動,在完全性損傷時見不到運動單位電位,慢性損傷可見高大的電位;當肌肉進行大力收縮時,肌電圖表現為募集相的減少。而當肌源性肌萎縮,除放鬆時見到與神經源性損害相同的失神經電位外,在輕收縮則表現為運動單位電位矮小、多相波增多,大力收縮時表現為募集相的增多。

  儘管CT、核磁等影像學檢查能清晰顯示顱腦、脊柱及脊髓結構,對神經疾病的診斷價值早已被人們認可,但對鑑別神經根性病變和周圍單神經損傷,以及神經功能損傷程度的判斷,甚至結構變化與臨床症狀相關性的分析方面是影像學所不及的,這恰是肌電圖的應用價值,起到與影像學互補的作用。

  由於運動與感覺神經在椎管及其旁走行的解剖解構不同,神經根性病變時肌電圖僅表現為運動神經波幅減低,而感覺神經電位不受影響,如果神經卡壓在後根神經節後,感覺神經才會受到影響,但,無論感覺神經是否受到影響,脊神經後支支配的椎旁肌均會受到影響,這也是確定根性病變的關鍵。

  根性神經病變還表現同一根神經所支配的多塊肌肉同時出現異常電位,如;頸5、6根性病變時,可在三角肌、肱二頭肌、崗下肌、肱橈肌等肌肉出現失神經電位,而這些肌肉都是有不同的單神經支配的,一旦多塊或區域性肌肉出現失神經電圖時,應首先考慮根性或乾性損傷,而非單神經病變。

  肌電圖的的特徵性表現也可以直接佐證某些根性損傷的存在,如骶1根性病變或脛神經病變時,H反射出現異常,而腓總神經損傷時H反射不受影響,所以,通過H反射的正常與否可以鑑別骶1根性病變與腓總神經損傷。

  由此可見,肌電圖是通過電的異常反應神經性疾病的一種檢查手段,尤其對通過臨床分析難以確定的一些神經病症的診斷具有明確的意義,在根性病變和周圍單神經損傷的鑑別方面可以彌補影像學的不足,在神經損傷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提供依據,幫助臨床醫生進行神經損傷的定位、定性診斷,因此,當你對神經病變或神經損傷診斷疑惑時,可能肌電圖能幫你大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