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引起全身微血管病變,在眼部造成視網膜微血管病變,並引起視功能障礙,稱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DR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50%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病10年左右可出現DR,15年以上者達80%。血糖控制好的比控制不好的發生DR要晚。肥胖、吸菸、高血脂、妊娠、高血壓、腎病等可加重糖網。DR是50歲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
高血糖可損害微血管細胞,使微血管擴張、滲漏和閉塞,出現視網膜無灌注區,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為應對缺血、缺氧狀態,人體組織會產生“新生血管”以增加供血,但產生的“新生血管”的管壁並不像正常血管管壁那樣完整,很易產生滲漏和出血,由於視網膜組織正常功能的維持要求相對“乾燥”的環境(正常視網膜血管可以提供),“新生血管”的滲漏和出血必然影響到視網膜組織的代謝,引起視功能障礙。另一個影響“糖網”病程的眼球構造是在視網膜前有一個相對較“空”的腔——玻璃體腔,玻璃體在成年人是一個透明的,充滿液化的或不完全液化玻璃體的腔。視物光線的進入和對視網膜的檢查和治療都要通過玻璃體腔,但視網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在受到玻璃體牽拉及其他原因時可發生破裂,將出血流入玻璃體。使這個本來應該透明的光線通路變得混濁不清。這時不但病人視力嚴重下降,醫生也無法看清眼底了,當然也無法進行眼底鐳射治療了。這就是本文要講的糖尿病引起的玻璃體積血、混濁了。
根據“糖網”的病程進展,可分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非增生期無“新生血管”出現,可藥物治療並定期觀察,一旦有“新生血管”出現就進入了增生期,應及時採取鐳射治療,通過鐳射將缺血區部分視網膜組織凝固,減少對氧的需要,改善眼底缺血,使新生血管消退。一旦出現玻璃體積血,則影響了對眼底的光凝治療,除出血很少,吸收後不影響鐳射治療,或出血較少且出血前前已對下方視網膜進行了光凝者外,多數需要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
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的適應症主要是:玻璃體積血、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
玻切手術時機:
以前對糖尿病玻玻璃體積血一般先藥物治療,讓其吸收,等3個月不吸收再玻切(現仍有很多醫生在這樣做),事實糖尿病性玻血不能完全吸收,在等待吸收過程多數已使病情進展,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和血管閉塞,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現在一般在DR玻璃體出血2周不吸收即應做玻切術
今昔不同的形成原因:
以前玻切技術差,玻切術後效果很差,反而加速患者失明。藥物治療後出血部分吸收,患者反而可維持一段時間較差的視力。現在早期做玻切可達到完全治癒。治晚了效果很差。
前提是必須是技術熟練的醫生和好的手術裝置。病人配合用藥及觀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