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樊肖衝

  三叉神經痛是疼痛科最常見的疾病,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時的劇烈疼痛。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週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中老年人。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未明,可能與血管壓迫、拔牙感染、中樞作用有關。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與顱底腫瘤壓迫、神經脫髓鞘病變有關。
  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為初發三叉神經痛患者首選方法。
  1、抗癲癇藥物
  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首選藥物,用法:宜飯後服用,通常由l00mg每日2次開始, 以後每日增加l00mg,直至疼痛緩解或消失,用此有效量持續2~3周,然後逐漸減少,找出最小有效量(100mg/次,每日3次),再以此維持量服用數月。其副作用可有思睡、眩暈、藥疹、消化障礙、複視、共濟失調等,減量或停藥後一般可消失。但長期應用可發生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損害,對此須注意觀察。現有同類二代新藥―奧卡西平。
  苯妥英鈉:其治療效果不如卡馬西平,用法:初服0.19,每日3次,以後每日增加0.lg,直至疼痛停止(或至0.2g,每日3次),繼續應用2~3周,然後(或出現中毒症狀時)逐漸減量,還應以最小有效量維持在疼痛停止後數月。其主要副作用為共濟失調(頭暈、步態不穩等)、視力障礙、齒齦增生及白細胞減少等。

  加巴噴丁:加巴噴丁的起始劑量為300mg/d, 以後逐漸增量至疼痛控制, 一般用量為1200mg/d, 最大可至2400mg/d。
  2、抗痙攣藥物:巴氯芬是一種肌肉鬆弛藥及抗痙攣藥,目前國內市場有兩種商品藥即脊舒和力奧來素。
  3、維生素:為了促進神經修復,可給予B族維生素。
  二、神經阻滯治療
  將抗炎、營養神經類藥物注射於三叉神經或幹、支,安全有效操作簡便,適用於藥物不耐受的輕型三叉神經痛,缺點:鎮痛維持時間較短。
  三、區域性肉毒素注射治療
  利用肉毒素抑制各種使疼痛感受器致敏的相關遞質的釋放(如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原理。適用於伴痙攣的區域性疼痛,缺點:不可避免的引起面癱等症狀,鎮痛範圍不完善,一般鎮痛作用維持不超過3個月。
  四、伽馬刀治療
  大劑量的伽馬射線照射三叉神經根痛覺傳導神經,阻斷痛覺傳導通路。無創不開刀,無需住院。缺點:操作不易定位,有損傷顱底相鄰神經的風險,花費較高,可能遺留面部麻木、感覺異常等,治癒率受限,易復發。
  五、射頻熱凝治療
  通過高頻電流產生逐步升溫,作用於神經節,使神經變性壞死,阻斷神經傳導。具有安全、簡單、可控性強、鎮痛作用時間長、可重複、花費低的特點,特別適用於因高齡、不能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缺點:術後伴區域性麻木、感覺異常、咀嚼肌無力等,可逐漸自愈。

  六、微血管減壓術
  屬開顱手術,將壓迫神經根的責任血管與三叉神經根之間用異物隔離達到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目的。適用人群為核磁共振顯示有明顯血管壓迫的患者;中青年患者以及全身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不宜手術。缺點:創傷大,部分患者存在面部麻木、面癱、顱內出血、顱內感染、甚至死亡等風險。部分患者復發,由於開顱對三叉神經造成了損傷,不可以重複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