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醫師 曹青

  我國的慢性HBV感染幾乎都是嬰幼兒時期發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母嬰傳播。育齡婦女中“大三陽”約佔30%,在乙肝疫苗應用前,“大三陽”母親的子女絕大多數將會感染。

  西方國家乙肝是性病,感染的都是成年人,比較好治;非洲也是小兒時期感染,但也比我國的患者好治一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國的育齡婦女“大三陽”的多,母嬰傳播的比較多;非洲的媽媽“小三陽”的多,母嬰傳播的比較少,非洲的兒童赤身露體,在沙地上玩兒,大多是由較大的兒童間傳播。

  80年代一位華人學者在倫敦用干擾素治療了幾名華人患者,其中有的是攜帶者,當時用的是由人血淋巴細胞製備的干擾素,非常貴,療程只有16周,就說華人乙肝是由母嬰傳播的,故干擾素對華人治療無效。這一結論在國內造成了廣泛的負面影響,輾轉流傳至今。

  這一結論全面嗎?還需要分析。

  母親怎樣把乙肝病毒傳染給小兒?

  過去沒有乙肝疫苗來阻斷母嬰傳播,“大三陽”的母親幾乎都會把病毒傳給孩子,80%的孩子將成為慢性乙肝攜帶者;“小三陽”的母親因為血清病毒水平很低,傳染性很小。

  一家人如果有兄弟姐妹幾人感染,未必都是母親傳播。如果母親生第一胎時是“大三陽”,老大最可能是母嬰傳播,成為慢性乙肝攜帶者;生最小的孩子時母親可能已經轉為“小三陽”,這最小的很可能是兒童時期與老大玩兒時由老大傳染的,這樣的傳播叫做水平傳播。

  母兒傳播可以是垂直傳播、也可以是水平傳播。垂直傳播指子宮內、分娩中和分娩稍後發生的感染;水平傳播指母兒在生活中密切接觸發生的感染。在嬰幼兒感染中,大約垂直傳播佔1/3,水平傳播佔2/3。

  你說垂直感染和水平感染的治療效果會一樣嗎?

  凡是由母嬰傳播的肝炎都很難治嗎?

  感染的年齡越小(垂直傳播)免疫耐受性就越強,而抗病毒治療效果與免疫耐受性密切相關,免疫耐受性強(垂直傳播)療效就差。(請你再看一次關於“免疫耐受性”的那篇博文好嗎?)

  網友們自己說的母兒傳播,都是回顧推斷的,很難確定是垂直傳播或是水平傳播。

  由垂直傳播而感染的治療效果較差、由水平傳播而感染的治療效果較好,這都是就群體而言的。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個人的治療效果主要由免疫啟用水平來決定,不管你是由垂直感染或是水平感染的,同樣的免疫啟用水平,就會有同樣的抗病毒治療效果。

  免疫啟用水平的主要標誌,是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時間和幅度。血清轉氨酶升高時間長、幅度大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就會好些,否則就會差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