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馮爾宥

  膝關節一出現毛病,很多人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有人認為運動好,有人認為要靜養。大家各持己見,眾說紛紜。其實,關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何運動,人們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運動會加速膝關節老化

  膝關節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人類完成行走和運動的,合理運動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韌帶的彈性,有效降低老年人膝關節炎的發病機率,減少疼痛。

  有膝關節問題的老年人應避免劇烈運動和負重活動,而選擇對膝關節損害小的運動。如游泳、騎車、慢跑。老年人堅持慢跑可增強關節韌帶的彈性、關節運動的協調性。但老年人跑步不能太快、不能強度過大。跑步時最好讓腳的前半部分先著地,這樣可以緩衝腿的震動,防止膝關節損傷。此外,老年人要儘量避免下蹲,尤其是負重的深蹲。如果必須下蹲,則速度要慢,並儘量用手來支撐。

  誤區二:大量運動能“磨”掉骨刺

  為了保持脊柱、膝、踝關節的靈活性,減少骨刺對周圍軟組織的干擾,適當地進行體育活動非常必要。而且,運動還可以使骨刺周圍的軟組織儘快適應骨刺的區域性刺激,從而減少機體的不適和疼痛。但是,想“磨”掉骨刺根本不可能;相反,過量的運動還會加重膝關節的損傷。

  誤區三:爬山鍛鍊膝關節

  許多老年人有爬山的習慣。爬山雖是一種很好的鍛鍊煉心肺功能,減少脂肪的運動方式,但是卻不利於保護膝關節。上山的時候,膝關節承擔著自身體重,而下山的時候除了自身體重以外,膝關節還要負擔下衝的力量,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建議老年人爬山的時候上山可以步行,戴護膝並使用登山杖,下山的時候最好坐纜車。

  誤區四:打太極能修身養性 鍛鍊關節

  太極拳在國民保健中的作用確實很大,讓一些老年人每天有事做,還能鍛鍊身體。但是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的人不適合,因為膝關節已經退變,打太極拳時如果蹲得太低,會加重膝關節的負重和磨損,嚴重的還會在下蹲的過程中出現損傷。所以,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的人打太極拳,不要蹲太低,有難度的動作不要追求必須做到位。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如果在運動過程中,與旁人對話有困難,則提示運動量過大了。每次運動在30分鐘左右即可,中間可以休息,每週不少於3~4次,並且運動前必須做熱身,運動後要做放鬆。

  膝關節炎鍛鍊時必須少負重

  早期膝關節疼一般都是上下樓疼,或者久坐後站起來的時候疼,都是在膝關節承受重量時明顯疼痛,因為負重會加重膝關節的摩擦。所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進行功能鍛鍊,要在不負重或者少負重的情況下進行。

  直抬腿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在坐著時可以將雙腿伸直,腳跟著地,讓雙腿不承受重量,然後雙腳向上勾,要感覺到大腿上方的股四頭肌緊繃。這種鍛鍊方式主要是強化股四頭肌的力量,減輕運動過程中對膝關節的壓迫和磨損。早期的病人大多數髕骨外側病變較重,因為一般人的髕骨外側韌帶都要比內側的緊,在活動過程中會將髕骨向外側拽,外側磨損得就更嚴重。通過直抬腿鍛鍊股四頭肌的力量,能夠抵抗髕骨外側韌帶的力量,使髕骨處於正常的位置,減輕上下樓時關節疼痛。

  靜蹲練習

  靜蹲練習主要是針對早期髕骨軟骨損傷的患者,能夠讓髕骨適應彎曲時的壓力,還可以增加股四頭肌的力量,維持髕骨在正常的軌跡滑動。具體的做法是,後背靠著牆下蹲,使重心向後減輕膝關節的負重;不要蹲太深,屈膝30度左右是最好的,最大不要超過45度,下蹲角度過大會增加膝關節的負重;兩腳併攏或分開都沒關係。不要蹲太久,一次蹲15分鐘~20分鐘,一天上下午各練一次就行。老年人在進行靜蹲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靠牆慢慢適應。

  給膝關節“打針 ”都要注意什麼

  提到打針,大家都不陌生,很多患者常不把打針當回事,認為不就是往膝關節裡面打針,聽起來沒什麼複雜的,隨便找個診所就打了,但這樣做真的對嗎?給膝關節“打針”,到底有哪些講究,打完針都要注意什麼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曹永平教授介紹,對於注射玻璃酸鈉,一個療程需要注射3~5針,一般一週注射一次。兩三針後能起作用,效果能維持兩三個月,但有些患者由於病情較重或病情太輕微,打針後作用不明顯。

  由於注射玻璃酸鈉要連續打3~5針,加之大醫院患者多,很多患者就不願意總去醫院注射,在醫院打了一針後就回到家附近的小診所注射,這是不推薦的。曹永平教授講到,雖然膝關節腔很大,看似很容易將藥物注射到裡面,但其實不然。膝關節由很多結構組成,不僅要準確地將藥物打進關節腔,還要避開其他組織。常見注射部位是從髕上囊外側注射(如圖)。一般的診所甚至社群醫院都不能保證將藥物打到關節腔內,常造成以下後果:一是藥物浪費還白受罪;二是容易打到軟組織內,玻璃酸鈉分子量很大,會造成軟組織的腫脹和疼痛,很難吸收;三是如果消毒不合格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儘量在大醫院注射,並有始有終。

  對於注射玻璃酸鈉有效的患者,一年內注射一療程就足夠,如果注射次數太多容易增加關節感染的風險。對於注射後效果不明顯的患者就不用再注射了。要注意每次打針後,當天避免洗澡,因為畢竟有針孔,可能感染。

  曹永平教授提醒患者:注射玻璃酸鈉後如果出現輕微紅腫,可能是藥物刺激滑膜分泌關節液所致。疼痛不嚴重的可以適當冷敷,避免關節活動;如果出現嚴重的腫痛,則要儘快就醫,以免藥物注射到其他部位。

  “最後關頭”膝關節置換是最佳選擇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膝關節的腫脹疼痛,特別是晨起、上下樓和負重的時候。如果在嘗試了藥物、關節鏡等治療方式後,疼痛仍然無法忍受;或者出現了嚴重的O型腿,導致行走困難,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到了這種“最後關頭”,患者可以選擇做膝關節置換手術。但是這些老年朋友對這個手術往往有很多顧慮,無法“狠下心來”決定手術。

  顧慮一:老了腿腳都不好,沒必要花冤枉錢

  很多老年人都認為人老了膝關節都會疼,這個不是病,沒必要花錢做手術。在科技不發達、醫學不發達的年代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或者說確實是這樣。但在醫學昌明的今天,老年人不光是要追求活得長,而且要活得有質量。人老了牙掉了,但為了能更好的吃飯,我們會去換假牙;同樣的,關節不好了,我們也可以去換一個“假”關節。

  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除了疼痛難忍外,還往往帶來其他一些問題。比如,生活行動不便的問題,有些患者上廁所蹲下就起不來。這種生活不便往往會導致摔倒甚至頭顱外傷、出血、骨折等。此外,因為膝關節嚴重的疼痛和變形導致活動障礙,可能使原先的需要運動調節的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得不到控制或進一步加重。

  因此,雖然人老了膝關節都會疼,但應該去正規醫療機構,讓大夫來判斷關節壞到了什麼程度,如果真的必須通過關節置換手術來改善疾病和生活質量。那麼,我們就可以像選擇換假牙一樣選擇換人工關節。

  顧慮二:換了人工關節終究是個假腿,不如自己的腿好使

  現在的膝關節置換技術已經很成熟,患者術後都能恢復正常的活動,比如日常的行走騎車、普通的家務勞動,性生活的需要,甚至很多人能夠恢復到進行一些低強度的體育鍛煉。

  之所以有這個顧慮,因為很多患者以為,膝關節置換手術就是要將整個關節換成假的。其實,膝關節置換全稱叫做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跟釘馬掌一樣,醫生只是把關節表面的磨壞的軟骨和一部分軟骨下骨給去掉,然後蓋上一個金屬的“面”,再在中間放一個聚乙烯的塑料墊片。關節還是你的關節,不破壞你自己的神經和影響你的感覺,但摩擦的面換成的金屬和塑料。

  按現在的醫療水平來說,一般情況下,膝關節置換術後2-3天,患者就能夠下地,自己基本生活自理。4-6周內使用助行器行走。往往在2-3個月步行到門診複查時,都看不出來是做過手術的人。所以做完人工膝關節置換,腿還是你的腿,只是變成一個“不疼,活動自如”的腿。

  顧慮三:聽做過的人說,這個手術要鋸骨頭,特別疼

  目前膝關節置換手術中有一個“無痛病房”的概念,如同“無痛分娩”一樣,目的就是讓患者在做這個手術的前中後都避免過度的疼痛和不愉快體驗。由於止疼藥和麻醉藥的改進,目前的人工膝關節置換在術中患者是完全感覺不到疼痛的。手術後膝關節區域性會逐漸恢復知覺,但由於PCA鎮痛(由患者自己控制的止疼泵)、神經阻滯麻醉(只是讓做手術的腿沒有痛覺,而不影響它的活動)和各種止疼藥的應用,患者不會覺得過度的疼痛。

  關節置換手術後確實會有一定的疼痛,這個疼痛主要是發生在手術後功能康復訓練的過程中。而且這個疼痛是患者能夠接受也是有必要和有利於術後身體恢復的。但現在的關節外科病房已遠遠不是大家想像中需要患者忍受如同關公刮骨療毒一樣的景象了。在“無痛病房”、“多模式鎮痛”理念以及更先進的康復理念的指導下,患者可以做到輕輕鬆鬆度過手術過程和完成術後訓練。且隨著康復治療的程序,最終患者會獲得完全無痛,活動自如的膝關節。

  顧慮四:我歲數大,內科病多,手術風險太高

  做關節置換的大夫經常會開玩笑說自己是半個老年科大夫,因為做關節置換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而且多半合併有各種各樣的內科疾病。關節置換總的來說不是一個高風險的手術,有經驗的大夫往往一個鐘頭就結束戰鬥了,所以對患者干擾不會太大。有內科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帶著自己的各種檢查結果和化驗單到門診向大夫諮詢,如果評估手術風險可以接受也是可以進行手術的。如果評估手術風險過高,則可以選擇其他風險更低的治療方式,或者是在內科大夫的治療下,等待內科疾病進一步控制後再行手術治療。

  顧慮五:換完人工關節不能做核磁,不能坐飛機;人工關節用不了幾年就磨壞了

  主流的人工膝關節主要是鈷鉻鉬合金做成的金屬面和高分子聚乙烯做成的墊片。雖然也是金屬,但是屬於非磁性金屬。也就是說換了人工關節完全可以放心去做核磁,也可以放心坐飛機,過安檢它也不會報警。

  關於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問題,大部分學者認為如果手術技術得當,患者正常使用,能夠使用至少20年以上。但具體能夠使用多少年沒有人能夠確切告訴您,因為它與很多因素相關。但是,絕對沒有證據支援在做完人工關節之後“省”著用能夠延長關節的使用壽命。

  顧慮六:人工關節有使用壽命,越晚做越好

  我們要知道由於假體設計的進步和材料學的進步,現代人工膝關節的使用壽命多半都能滿足老年人(>60歲)的需要。所以儘管人工關節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但這個手術卻不是越晚做越好。

  首先,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會持續進展的,一味的追求“晚”做手術,有可能讓膝關節骨關節炎進一步加重,骨贅更多,畸形更嚴重,軟組織攣縮更厲害。那麼,這個時候手術的難度也更大,術後康復的時間和難度也更長更大。甚至有的時候由於骨關節炎過重導致有韌帶功能喪失或大的骨頭缺損,醫生必須要用到非常貴的人工關節來做手術,這個時候無論是手術效果,還是患者自我滿意度,都不如在疾病沒那麼重的時候做手術,手術時間、風險、花費也大大高於常規手術。

  其次,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加,身體各方面機能和對手術的耐受程度也是越來越差的。因此,一味追求“晚”做手術,有可能就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或白白讓一個風險並不高的手術,由於拖的時間過長,產生的一些老年性的內科合併症而變得風險增高。因此,手術時機應該由患者的病變程度和身體狀況綜合考量,而不是一味的越晚越好。

  膝關節置換的價格,主要取決於置換部位的多少及置換假體的材料。全膝關節置換相對貴一些;如果選擇國產假體,費用一萬塊錢左右,手術全部費用在一萬三四千塊錢左右;進口的假體則要三萬塊錢。二者主要的區別在於假體中間的塑料墊的耐磨程度,進口的假體採用高分子材料,耐磨性好,目前國產的假體也在改進,一般情況下國產的假體也能夠使用20年以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