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閆永彬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是痰飲的治療總則。但筆者根據多年的臨證經驗並研習中醫古代文獻,認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論述的內容不是“痰證”,而是“飲證”。也就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是飲證的總治則,而痰證雖然也有屬寒痰者,總以熱痰居多,治療主張清化,與飲證治則有天壤之別,如果不察,易導致虛虛實實之變。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閆永彬

因肺為水之上源,為外邪所幹,易化生飲邪,飲鬱成痰,使肺病遷延難愈,故飲邪是小兒肺病初期重要的病理基礎,又是之代謝產物,在肺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中起著重要作用。筆者臨證所見,小兒肺病初期飲邪十居七八,而熱飲又居其八九,只是“寒飲易知,熱飲難曉”(程門雪語),從而影響了中醫治療此類病證的療效,且使飲釀成痰,病情遷延。及早辨治熱飲,不但可收桴鼓之效,尚可截斷扭轉,既病防變,促進小兒肺病中醫診療體系的完善和創新,發揚中醫“治未病”思想。故臨床辨別熱飲和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觀點是辨別痰飲,要參考現代醫學手段,即衷中參西。

辨證是中醫學認識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學對疾病進行辨析判斷的一種特殊方法,就是通過望、聞、問、切所蒐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證,以探求疾病的本質。但由於受科學條件的限制,古代中醫四診只是憑五官的感知和體會,有時很難發現深層次或潛在病變,有很大的侷限性,這既是古代先賢無法預見的問題,又是我們當代中醫無法迴避的問題。因此,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就要合理應用現代診療技術,進一步延伸中醫的四診,以彌補中醫診病的不足,不但不背離中醫辨證之道,而是對辨證論治體系的補充和完善。因此,筆者認為,熱飲證的辨證要點就是參考西醫的聽診,即衷中參西,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肺部聽診  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和嗅氣味來診查疾病的方法,是中醫診查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內經》曰“聞而知之謂之聖”。古代中醫只是憑耳鼻來“聞”病,現代藉助於聽診器,是對古代中醫聞診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對內臟聲音的“聞”診水平。筆者據臨床經驗認為,藉助聽診器聞及的溼羅音(即水泡音),西醫認為與氣道較為清稀的分泌液阻塞有關,與中醫所謂的“清稀者為飲”相類,判定為飲證;相反,聞及的乾性羅音,西醫認為與粘痰黏著氣道有關,與中醫所謂的“稠厚者為痰”相符,判定為痰證。其二,症狀  肺病飲證臨床症狀較複雜,其實是熱證和飲證皆備,但又同於單純的熱證和寒飲證,同時與痰熱證也有本質的區別。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唾飲涎,滿口津液,味淡而不腥臭,口乾但不欲飲,煩躁,或伴嘔吐、腹脹、洩瀉。因有熱邪,故發熱、煩躁、口乾,因飲與熱結,故口乾但不欲飲,咳唾飲涎、質較清稀、味淡而不腥臭或伴嘔吐、腹脹、洩瀉等皆為飲邪內停之侯。其三,舌脈   小兒肺病有熱飲證的典型舌脈為舌質淡苔滑略黃,脈緊或數。

�世的“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