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偏癱病人步行訓練
臨床上,步態訓練有如下幾點要求:
1、患肢能夠負重達到體重的2/3以上;
2、動態平衡3級以上;
3、患肢要具有主動屈伸膝,屈伸髖的功能。
不贊成對偏癱患者做減重訓練,原因是負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收縮,提高患側的本體感覺。減重訓練對患側負重和重心轉移不利,如果負重不夠,可先做負重練習。
對於步行訓練是早是晚,各家現在還有很大爭議,本人認為儘早訓練,先讓患者走起來,同時再糾正和訓練屈髖,踝背屈等功能,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知識作為後盾。至於何時可以訓練步行,主要看患側負重能力,一般來說如果患側單腿負重能持續3min以上(雙杆內,患側膝關節微屈,健側可置於20cm檯面上,健手可少量藉助),就可以開始訓練了。
減重訓練目前已經在康復醫學中的廣泛臨床應用研究。減重可以不同程度地減少上身體重對下肢的負荷。在理論上有利於支撐能力不足患者早期進行的各種步行訓練。
其益處有:
1、有利於改善和加大下肢關節的活動範圍,身體重心的分佈趨於對稱,從而提高患者步行的穩定性;
2、有利於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動,雖然患者下肢肌力不到3級;
3、有利於提高了步行速度,因為減重平板訓練後患側髖關節的伸展活動範圍增大,步幅相應加大;
4、有利於促進正常步態恢復,提高步行能力,避免和緩解下肢伸肌協同運動異常模式、足下垂、內翻等病理性步態;
5、有利於提高患者安全性(在減重灌置的保護下),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療師的治療,同時幫助步態訓練的治療師由2人減少為1人。
傳統康復治療已採用減重的方式進行早期步行訓練,例如利用水的浮力進行水中步行,利用各類柺杖或助行器減少下肢負重等。正是PWS針對無步行能力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步行訓練,臨床上常常有佳效。
研究發現,PWS可以使患者步行對稱性改善,髖關節擺動相的伸展能力提高、抗重力肌肉的興奮促進,股二頭肌活動增加,同時非受累側脛前肌活動降低。如果將PWS與功能性電刺激結合,則可以進一步提高腦卒中患者的步態訓練效果。
抗重力肌的概念:
抗重力肌和非抗重力肌,應是根據主要功能是否為維持姿勢來劃分的。一般情況下伸肌含大量慢肌纖維,是主要的抗重力肌。但有的動物,比如猴子,由於長期掛在樹上,它們的肱二頭肌成為維持姿勢的抗重力肌,上肢的半屈狀態是肌緊張增強的表現。人體直立行走後,上肢肱二頭肌(屈肌)成為抗重力完成作業的關鍵肌肉,故應為抗重力肌;對於下肢而言,臀大肌(主要作用是使已屈曲的髖伸直,尚有使大腿外旋)、股四頭肌(主要作用伸膝)、小腿三頭肌也是抗重力肌,在重力環境中它們主要執行抗重力維持姿勢的功能。
1、過早步行,加重上肢痙攣,應充分考慮上肢功能,尤其是手部功能後,在討論這一問題。下肢功能恢復較上肢容易的多。
2、床上的每一個下肢訓練動作如俯臥位屈膝等,本身就是步行訓練的基礎動作,因為人體下肢的功能就是步行、站立。所以每一個治療師從最開始就在進行步行的基本訓練。只是沒有讓患者走起來而已。
3、大家應該清除pt不等於下肢。真正讓患者什麼時候走起來,還要看一下上肢和下肢分離如何。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公式。
對於偏癱患者什麼時候開始練習步行的問題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如果病人病程比較短,功能狀況和運動控制還可以,並且對康復治療的反應也很好(進步比較快)的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該以正常或接近正常步態行走為遠期目標,對這樣的患者應該按部就班的進行訓練,本人不鼓勵他們過早行走,至少是要達到患側能負重3/4,有一定的動態平衡能力(患側負重時健腿能比較自如地向各個方向邁步),患側能夠比較輕鬆的向前邁步(當然屈髖、屈膝不一定要很充分,踝背屈不行的話建議儘早用AFO),如果沒有達到以上指標的話還是以墊上的基礎訓練、平衡訓練、患側負重訓練和邁步前的準備訓練為主,待達到指標再開始聯絡步行和步態矯正。
2、如果病人功能情況較差,如持續肌張力低下、持續比較嚴重的痙攣、持續平衡功能障礙等,對這樣的病人就不能不能用所謂的3原則了。如果對這樣的病人用3原則的話,他可能這輩子也走不了路了。對這樣的病人就要儘早採取補償措施,如用柺杖、採用特殊的步行方式等,不管用什麼方法讓病人先能夠走起來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談步態的問題可能更符合實際。
當然臨床上碰到的問題都是具體的、複雜的,以上只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而已,僅供大家參考。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病人都要先進行仔細的檢查和評定,然後根據具體情況給病人確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制定目標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病情,也要考慮病人的需求、家庭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然後治療師和患者一起圍繞康復目標制定康復計劃並按照計劃一起努力,爭取早日實現預期目標。
建議如下順序:
1、訓練患者的單,雙腿負重;
2、平衡訓練:靜態,自動;
3、訓練站立位屈伸髖,膝,踝,以及髖外展;
4、骨盆控制;
5、簡單步行訓練;
6、日常生活中的步行
我建議儘早步行訓練,如果病人由於身體虛弱,且沒有不行的願望,可考慮在肋木前練習用健手抓握肋木練習坐起。軀幹功能有改善即可逐漸扶平行槓練習行走。初練行走時間宜短5-10分鐘/次,且在治療師嚴格要求下,治療以外的時間應多做軀幹、骨盆、及膝關節的控制訓練。
注意:
1、控制運動量
2、限制不正確的對線
3、步幅要小
4、動作儘量簡單易於完成,以免代償。
優點:
1、負重促進本體覺恢復
2、恢復步行記憶
3、降低異常張力
4、符合病人的心理要求。
缺點:治療師對運動量和對線掌控不好會出現代償和對線不良,如膝過伸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