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腦病科 主任醫師 武繼濤

  腦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中醫統稱為中風,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醫治療中風病具有較大的優勢,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尤其在家庭、社群其應用前景更加廣闊。

  1、分期論治、辨證用藥

  中風病一般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無論哪一期辨證論治是其基本思路。急性期一般採用清熱解毒、利水化濁、活血化瘀等法,常常應用化痰通絡湯、星簍承氣湯等,中成藥可以考慮應用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燈盞花素注射液;恢復期和後遺症期以補氣通絡為主,適當佐以補腎、化痰、活血,常常選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1)風痰阻絡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頭暈目眩,痰多而粘,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代表方藥化痰通絡湯加減:法半夏9g,白朮9g,天麻12g,紫丹蔘15g,香附9g,膽南星6g,酒大黃6g,三七粉沖服3g等。或者選用複方地龍膠囊,燈盞花素片。

  (2)痰熱腑實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腹脹便幹便祕,頭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偏癱側弦滑而大。代表方藥星蔞承氣湯加減:全瓜蔞30g,膽南星6g,生大黃後下9g,芒硝沖服9g,丹蔘15g等。或者選用牛黃清心丸,安腦丸。

  (3)氣虛失運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面色觥白,氣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腫脹,舌質暗淡,舌苔白膩,有齒痕,脈沉細。代表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g,當歸9g,桃仁9g,紅花9g,赤芍15g,川芎9g,地龍9g等。或者選用腦心痛,通心絡,芪參膠囊。

  (4)陰虛風動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眩暈耳鳴,手足心熱,咽乾口燥,舌質紅而體瘦,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代表方藥育陰通絡湯加減:生地黃15g,山萸肉9g,鉤藤後下15g,天麻9g,丹蔘15g,白芍15g等。或者選用天智顆粒,暈痛定。

  2、鍼灸治療、提高療效

  在病情平穩後可以儘早進行鍼灸治療,辨證可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中經絡者取穴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中臟腑脫證者選用任脈穴為主,用大艾炷灸治療,閉證者取水溝、十二井穴為主。中經絡:上肢取穴――肩k、曲池、外關、合谷、內關等。

  下肢取穴――環跳、承扶、風市、足三裡、血海、委中、陽陵泉、太沖等。吞嚥障礙加風池、完骨、天柱、天容;語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啞門;手指握固加八邪、後溪;足內翻加丘墟、照海;假性球麻痺吞嚥困難針刺阿嗆穴。方法:針刺每日1次。中臟腑:脫證取穴――選用關元、足三裡,施大艾炷隔姜灸法,神闕隔鹽灸。閉證取穴――水溝、十二井、太沖、豐隆、勞宮等。方法:針刺或灸法每日1次。

  3、鍛鍊康復、持之以恆

  中風患者的康復訓練在生命體徵平穩後即可開始,一般在病後7~14天開始。包括運動功能,感覺障礙,痙攣,失語症,構音障礙,吞嚥障礙等的康復。方案的選擇包括良肢位的設定、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體位變化的適應性訓練、平衡反應誘發訓練和抑制痙攣等。在康復中貫徹“鬆”和“靜”的原則和方法。“鬆”是精神的放鬆和偏癱側肢體,包括健側肢體區域性的放鬆。“靜”是心靜氣寧,克服焦躁、壓抑的情緒,而且要避免誤動、盲動,在“動”中強調動作的質量,而不強求動作的次數。在社群應該鼓勵患者進行必要的主動訓練,並持之以恆,以達到氣血筋脈的和緩通達,防治肌肉攣縮。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適當進行慢跑、散步、太極拳、氣功等活動,不可久臥,久臥會使血液迴圈減慢,亦不利於中風後機體功能的恢復。

  4、心理平衡、預防復發

  所謂“情志”,實際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狀態。《黃帝內經》反覆論述了不良的精神心理狀態對人體臟器所造成的損傷,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恐傷腎”。很多中風病人往往伴有情感障礙,如抑鬱、焦慮等等,而這種情感障礙又會加重或誘發中風的復發,如何調暢情志,使中風患者心理平衡,是社群防治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

  可通過以下途徑達到心理平衡:

  (1)淡泊名利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謂“內守”,就是指精神安守於內,而不馳騖於外,做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嵇康《養生論》),以便保持體內環境的協調平和,從而進入最佳生理狀態。

  (2)舒暢情緒

  就是設法變人的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從而為健康長壽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礎。近代養生家丁福保在《丁福保訓》中,則對此有了透徹的論述:“胸懷歡暢,則長壽可期;若憂慮過多,則使人易老。常人之情,苦則悲,樂則笑,悲哀最是傷人,而歡筆最能益人。歡笑能補腦髓、活筋絡、舒氣血、消食滯,勝於服食藥餌,每日須得片刻閒暇,逢場作戲,口資笑樂,而益身體也。”

  (3)排洩鬱悶

  當患者已經處在憂悶之中時,必須設法儘快將其排洩,以免加重病情。《黃帝內經》中提及的“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實質上都是主張用說理開導的方式去排洩患者內心的憂悶。

  (4)積極有為

  在強調清心寡慾、恬淡虛無的同時,決不意味著他們主張超塵出世、逃避現實。事實上,精神上的安分健康與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並不矛盾。一個人若能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話,不但有益於社會和他人,同時也有利於自我身心健康。我國曆代養生家都把積極有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當作調暢情志養生法的一項重要內容。

  (5)涵養道德

  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一個人只有注重道德修養,做到“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才可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

  5、體質辨識、飲食治療

  體質辨識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人體陰陽平衡,五臟相生相剋的原理,用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確定被檢者的中醫體質及當前機能狀態,針對不同體質給出中醫治療的對策和日常調理的指導,包括飲食禁忌,食療建議、四季進補註意事宜、健康習慣培養等等。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的九種體質辨識法(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

  對於中風病人可以參照以上情況進行辨證施膳。如:

  (1)對於肝陽上亢型患者可以考慮應用涼拌三絲 :嫩芹菜梗200克,海帶100克,黑木耳50克。先將芹菜梗洗淨,切成3釐長,用沸水淖3分鐘後撈出;將黑木耳用溫水浸泡2個小時,發透後洗淨,再用涼水淨泡1個小時,切絲,用沸水淖熟;將海帶用溫水浸泡1個小時,淖淨,切絲,用沸水熟;再將三絲涼透後加調料拌勻即可。佐餐食。該食療處方有平肝化痰、降壓降脂作用,可作為中風預防之用,對血壓增高、血脂增高和動脈硬化的病人尤為適宜。

  (2)對於氣虛血瘀型患者可以考慮應用參芪當歸粥:人蔘10克,黃芪30克,當歸10克,雞蛋(去黃)1枚,小米50克。先將人蔘打碎,加水用文火煎湯,然後入小米煮粥,將熟,下雞蛋清及薤白,煮熟。早晚分2次服。適用於中風偏癱之因氣血虧虛所引起者,常伴有偏枯不用、肢體痿軟無力等臨床表現。

  (3)對於腎精虧虛型患者可以考慮應用天麻豬腦羹:豬腦一對 天麻2克。將天麻研粉,和豬腦一起加水適量,以小火煮燉1小時成稠厚羹湯。喝湯吃豬腦,每日一劑,分次食完,可常食。功效主治 補腎益腦,養血和絡。適用於老年痴呆症,中風所致健忘、眩暈、耳鳴等症。對腦動脈硬化也有很好的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