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腦病科 副主任醫師 沈曉明

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佔內科門診病人的5%,佔耳鼻咽喉科門診的15%。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假性眩暈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覺“飄飄蕩蕩”,沒有明確轉動感。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沈曉明

一、臨床表現

1.周圍性眩暈

由內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經顱外段(在內聽道內)病變引起的眩暈為周圍性眩暈,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點為: ①眩暈為劇烈旋轉性,持續時間短,頭位或體位改變可使眩暈加重明顯。②眼球震顫:眼震與眩暈發作同時存在,多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轉性眼震。通常無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變,數小時或數日後眼震可減退或消失,向健側注視時眼震更明顯。頭位誘發眼震多為疲勞性,溫度誘發眼震多見於半規管麻痺。③平衡障礙:多為旋轉性或上下左右搖擺性運動感,站立不穩,自發傾倒,靜態直立試驗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傾倒。④自主神經症狀:如噁心、嘔吐、出汗及面色蒼白等。⑤常伴耳鳴、聽覺障礙,而無腦功能損害。

2.中樞性眩暈

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幹、小腦和大腦顳葉病變引起的眩暈。特點:①眩暈程度相對地輕些,持續時間長,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閉目後可減輕,與頭部或體位改變無關。②眼球震顫粗大,可以為單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轉型,可以長期存在而強度不變。眼震方向和病灶側別不一致,自發傾倒和靜態直立試驗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礙:表現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站立不穩,多數眩暈和平衡障礙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經症狀不如周圍性明顯。⑤無半規管麻痺、聽覺障礙等。⑥可伴腦功能損害,如腦神經損害、眼外肌麻痺、面舌癱、球麻痺、肢體癱瘓、高顱壓等。

3.腦原性頭暈,見於腦動脈硬化(如基底動脈硬化)或頸椎骨關節病引起的腦部血液迴圈障礙,或由此導致的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其臨床特點是頭暈、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三大症狀,還有頂枕部頭痛、輕癱、言語障礙情緒易激動等表現,一般病情緩慢發展,此類頭暈的特點是在體位轉變時容易出現或加重。

4.心源性頭暈,可見於急性心原性腦供血不足綜合徵,這是心臟停搏、陣發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心房纖顫、心室纖顫導致的急性腦缺血,可表現頭暈、眼花、胃部不適、暈厥等。

5.血管抑制性頭暈,常因情緒緊張、疼痛、恐懼、出血、天氣悶熱、疲勞、空腔、失眠等而促發。患者常有頭暈、眩暈、噁心、上腹部不適、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時血壓下降,脈搏微弱。血管抑制性頭暈多見於體弱的年輕婦女。直立性低血壓指站立時出現頭暈、眼花、腿軟、眩暈,甚至暈厥等,常伴有無汗、大小便障礙。

6.藥物中毒性頭暈,以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的中毒為多見。患者除頭暈外還有眩暈和耳蝸神經損害所致的感音性耳聾。慢性鉛中毒多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徵(以頭暈、頭痛、失眠、健忘、乏力、多夢為主要症狀),又有體溫減低、食慾減退等。

7.其他:功能性低血糖亦可引起頭暈、心慌、虛弱感,在空腹或用力時可有震顫,有時出現抽搐,意識喪失等。情緒緊張或過度換氣時,由於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可出現呼吸性鹼中毒,腦細胞缺氧,引起頭暈、乏力,患者並感到面部和手足麻涼,間或有恍惚感。

二、常見的眩暈症

1.耳石症

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多就診於耳鼻咽喉科。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後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但當頭處於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覆發作,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常突然發生,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呈驚恐狀態,伴有耳鳴、耳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個別呈持續狀態,連續數日。每次發作過後疲乏、思睡。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復正常。多次發作後眩暈隨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3.椎基底動脈VBA系統缺血性病變

有眼球震顫而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和體徵。按臨床表現分為:①短暫缺血發作型 發作無定時,可一日內數次或數日1次,一般數分鐘至半小時緩解或消失。輕者僅有眩暈、不穩,重者頻繁發作進展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進展性卒中型 發病後眩暈、耳鳴、耳聾持續進展加重,數日後達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發病後數小時眩暈、不穩、耳鳴、耳聾達高峰,明顯眼震。數週後症狀可逐漸減輕。常遺有聽力障礙頭暈。

還有其他病變也可導致眩暈,都屬於眩暈症的範疇,如:小腦出血、頸部病變、顱內腫瘤、顱腦外傷、藥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脫髓鞘疾病等。

4.老人頭暈的六大病因

(1)貧血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健康狀態下,老年人體內造血組織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質和量已經有所下降,紅細胞本身的老化,使其對鐵的利用率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

(2)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素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膽固醇的食物,而又不愛運動。目前該類疾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3)腦動脈硬化病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腦動脈硬化使腦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

(4)頸椎病 常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頭暈的主要原因。

(5)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除頭昏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

(6)心臟病冠心病早期,症狀尚輕,有人可能沒有胸悶、心悸、氣短等顯著不適,只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鳴或健忘等。此時發生頭暈的原因主要是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管腔變細變窄,使心臟缺血缺氧。而心臟供血不足,可以造成供血不足,引起頭暈。

四、檢查

1.耳科檢查

外耳道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眼震電圖、聽力檢查VEP/BAEP等。

2.神經系統檢查

檢查與前庭系統相關的部分、星跡試驗、偏指試驗、視力和眼底檢查。

3.內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暈檢查

更應儘可能做全面體檢,如血壓、脈搏的測試等。

4.影像與電生理相關檢查

頭顱CT、CTA,腦MRI、DSA、TCD,心電圖,EEG等。

5.血液化驗檢查

血常規、生化檢查。

五、治療

眩暈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綜合症狀。引起眩暈的疾病涉及許多臨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內科。主要治療有以下方面。

1.病因治療

(1)前庭功能尚屬可逆損害性眩暈 這一類預後較好,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漿液性迷路炎等。治療應針對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暈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復。

(2)前庭功能一次性損害不可逆轉的眩暈徵 如化膿性迷路炎、突聾、前庭神經元炎等,病因雖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壞,前庭功能不能恢復,需依靠前庭中樞代償消除眩暈。

(3)病因難治的前庭功能波動性損害或不可逆性損害 如動脈硬化或高血壓、頸椎病導致的眩暈等,治療效果差。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外科治療。

2.對症治療

(1)眩暈發作時保守治療 選擇最舒適體位,避免聲光刺激,解除思想顧慮。

(2)前庭神經鎮靜藥 異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嘔吐製劑 阿托品、山莨菪鹼。

(4)利尿及脫水藥 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擴張藥 銀杏葉提取物、丹蔘、川芎嗪等。

(6)激素類 潑尼鬆、地塞米松。

(7)維生素類 維生素C、維生素E。

(8)吸氧 一般用高壓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療。

3.中醫治療

(1)病因病理

①情志內傷素體陽盛,加之惱怒過度,肝陽上亢,陽升風動,發為眩暈;或因長期憂鬱惱怒,氣鬱化火,使肝陰暗耗,肝陽上亢,陽升風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

②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清竅失養而作眩暈;或嗜酒肥甘,飢飽勞倦,傷於脾胃,健運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溼生痰,痰溼中阻,濁陰不降,引起眩暈。

③外傷、手術頭部外傷或手術後,氣滯血瘀,痺阻清竅,發為眩暈。

④體虛、久病、失血、勞倦過度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腎精不充,或者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或房勞過度,導致腎精虧虛,不能生髓,而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虛,而發生眩暈。或腎陰素虧,肝失所養,以致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陽上亢,發為眩暈。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後,虛而不復,或勞倦過度,氣血衰少,氣血兩虛,氣虛則清陽不展,血虛則腦失所養,皆能發生眩暈。

本病病位在清竅,由氣血虧虛、腎精不足致腦髓空虛,清竅失養,或肝陽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竅而擾動清竅發生眩暈,與肝、脾、腎三髒關係密切。眩暈的病性以虛者居多,故張景嶽謂“虛者居其八九”,如肝腎陰虛、肝風內動,氣血虧虛、清竅失養,腎精虧虛、腦髓失充。眩暈實證多由痰濁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氣逆,上犯清竅,瘀血停著,痺阻清竅而成。眩暈的發病過程中,各種病因病機,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形成虛實夾雜;或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肝風、痰火上擾清竅,進一步發展可上蒙清竅,阻滯經絡,而形成中風;或突發氣機逆亂,清竅暫閉或失養,而引起眩暈。

(2)治療原則

眩暈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補虛而瀉實,調整陰陽。虛證以腎精虧虛、氣血衰少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肝腎;氣血虛者宜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實證則以潛陽、瀉火、化痰、逐瘀為主要治法。

(3)辨證論治

①肝陽上亢

症狀:眩暈耳鳴,頭痛且脹,遇勞、惱怒加重,肢麻震顫,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滋養肝腎。

方藥;天麻鉤藤飲。

②肝火上炎

症狀:頭暈且痛,其勢較劇,目赤口苦,胸脅脹痛,煩躁易怒,寐少多夢,小便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清利溼熱。

方藥:龍膽瀉肝湯。

③痰濁上蒙

症狀:眩暈,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燥溼祛痰,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朮天麻湯。

④瘀血阻竅

症狀: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脣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活絡。

方藥:通竅活血湯。

⑤氣血虧虛

症狀: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勞則發,面色觥白,爪甲不榮,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納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方藥:歸脾湯。

⑥肝腎陰虛

症狀:眩暈久發不已,視力減退,兩目幹色恩澀,少寐健忘,心煩口乾,耳鳴,神疲乏力,腰痠膝軟,遺精,舌紅苔薄,脈弦細。

治法:滋養肝腎,養陰填精。

方藥:左歸丸。

(4)中醫按摩治療

中醫推拿按摩治療頭暈要加強按摩部位:小腦、耳朵、內耳迷路。

①小腦(反射區有交叉):

頭暈如何治療

位雙腳大拇指指腹有兩條橫紋線的中間都是小腦反射區,剛好與頸項相鄰。按摩時方向要從外往內方向扣按後再由內往外扣按。

②大腦(反射區有交叉):

位雙腳大拇指整個趾腹都是。按摩方向是從上面往下按摩。

③三叉神經(反射區有交叉):

位雙腳大拇指外側骨緣下方的肌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④額竇(反射區有交叉):

在雙腳五個腳拇趾末端處,剛好在腳趾甲下方。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⑤內耳迷路:

位於雙腳腳背的腳小趾下方,腳掌第一骨頭邊緣處,觸控時有顆粒微凸感覺。找到微凸的小顆粒,用手按住後定點揉按。

⑥耳朵(反射區有交叉):

在雙腳腳底的四、五趾與腳掌相交處下方的肌肉。按摩時要由上往下扣住後,往內側按摩。

4.其他治療

眩暈症病因複雜,牽涉學科廣泛,但有些眩暈疾病(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可通過復位治療,達到痊癒,治療效果好。手術治療眩暈類疾病必須有明確定位診斷和適應證。

六、預防

由於眩暈症狀涉及多個學科、多種疾病,所以在疾病預防方面較為困難。往往眩暈的發作並無先兆,有些誘因尚不確切,如周圍性眩暈前庭神經炎,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測病毒性感染是其發病因素。但大多數感冒不一定引起前庭神經炎,所以發病前期並無良好的干預手段。中樞性眩暈應早期檢查MRI、DSA,有助於相關疾病的診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體質差者可提高身體素質,體胖者可增強氣血執行,加速排洩水溼痰飲。

2.飲食宜素淨和容易消化。不宜食用煙、酒、濃茶、咖啡、韭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3.冬瓜、蘿蔔、芋艿、慈菇、地慄、赤小豆、米仁具有化痰結、利水溼的作用,可以選作輔助治療。

4.不要過多飲水,注意異體蛋白的攝入,如魚、蝦、蛋、蟹、乳等。

5.發作期宜臥床休息,防止起立跌倒受傷。減少頭部轉動。

6.臥室光線宜昏暗,環境要安靜。

7.保持心情舒暢,防止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