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科 主任醫師 王至婉

  初秋時節如何養生 調整飲食防止秋燥
  在一片溼漉漉的暑熱中,不知不覺間就迎來了處暑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雖說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提醒人們,是時候開始秋季養生了。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溼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這個時節乾燥的氣候很容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便祕等症狀,因此,秋季養生關鍵就是要防燥。
  1、“多事之秋”調睡眠
  秋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常出現“秋季無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氣候。此時,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被稱為“多事之秋”。如果不注意養生保健,就會患多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天早晨的空氣中含氧量較高,老年人宜早點起床,吐故納新;秋天的夜晚,氣溫轉涼,老年人宜早睡養神,有助陰精內蓄,保持人體陰陽調和。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現代醫學研究將睡眠分為4期:1、入睡期,2、淺睡期,3、中等深度睡眠期,4、深度睡眠期。當你進入1期和2期時是在朦朧狀態,易被喚醒,3期與4期則處於熟睡狀態,一般地說熟睡時不易被叫醒。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沒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能正常地進入睡眠4期,你的大腦將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證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狀態,也是秋季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著而白天卻感到精神不振的體會。這樣不但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很不利於健康。因此,失眠者切不可依賴於安眠藥物,而應加強自我調理。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睡眠週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睡眠週期,選擇最合適的睡眠時間及方式,以養成規律性的生理時鐘。
  其次,每天做適量的運動,但勿在晚上做。適度的運動可以緩和交感神經系統,是改善睡眠障礙的良方。
  再次,選擇合適的晚餐食物。晚餐應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於安眠。 除此之外,如果有條件,每晚臨睡前洗個熱水澡,以幫助自己建立規律的睡眠週期。按摩也可以促進睡眠。每天按摩太陽穴,百會穴數次,用保健木梳梳頭5分鐘,從而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失眠者可躺在床上,放鬆身體。

  另外注意以下幾種禁忌:
  (1)忌臨睡前吃東西:如果臨睡前吃東西,腸胃等又要忙碌起來,這樣加重了它們的負擔,身體其它部分也無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響入睡,還有損於健康。
  (2)忌睡前用腦過度:臨睡前則做些較輕鬆的事,使腦子放鬆,這樣便容易入睡。否則,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即使躺在床上也難以入睡,時間長了,還容易失眠。
  (3)忌睡前情緒激動:人的喜怒哀樂都容易引起神經中樞的興奮或紊亂,使人難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
  (4)忌睡前說話:因為說話容易使大腦興奮,思想活躍,從而影響睡眠。
  (5)忌睡前飲濃茶、喝咖啡:濃茶、咖啡屬刺激性飲料,含有能使人精神處於亢奮狀態的咖啡因等物質。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難。
  現研究證實,食物與睡眠有一定的關係。
  (1)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這是一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作用。飲用牛奶的溫飽感也增加了催眠效果。
  (2)核桃:核桃是一種滋養強壯品,可治神經袁弱、健忘、失眠、多夢和飲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
  (3)桂圓:性味甘溫,無毒。桂圓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可醫失眠健忘、神經震弱等。中醫治療心脾兩虛、失眠等夢的方劑“歸脾丸”就有桂圓肉。
  (4)蓮子:蓮子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心煩夢多而失眠者,則可用蓮子心加鹽少許,水煎,每晚睡前服。
  2、精神安寧保容平
  秋季日照減少,花木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心中產生淒涼、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老年人尤其容易引起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這是因為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素”,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充足的陽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後,光照時間減少,特別是碰到陰雨連綿時,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怠工而偷懶”,人的情緒也就低沉消極,精神萎靡不振。
  怎樣防止秋愁呢?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在晴朗的日子裡,應多做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的沐浴。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消除抑鬱情緒。因此,秋季養生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此時,外出旅遊或登高望遠,可使人心曠神怡,是調節不良情緒的良劑。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3、運動有節收氣血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鍊。”在經歷了炎夏的酷暑和溼悶後,迎來了倍感涼爽和舒適的秋季。宜人的秋季,也是鍛鍊身體的黃金季節,但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陽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專案。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但如果平時鍛鍊有素,也沒有必要拘泥於成規,非要把平時的大運動量改成小運動量不可。
  秋季中午熱,早晚涼,雖說“春捂秋凍”,可是上了年紀就不一定禁得起“凍”。所以,早晨外出時要多穿一些衣服,練得熱了,可適當減去一些衣服。休息的時候,應披上外衣,防止著涼感冒。如果打算冬季用冷水洗臉或進行冷水浴,也應從立秋時開始,每天堅持,不可間斷;一旦中斷了,再堅持下去就有些費力。
  適合於秋天的運動以有氧訓練為好,如慢跑、散步、登山等。運動的時間以大於半小時為宜。此外,尤其要做好整理運動,它有利於收斂運動時向外耗散的氣血。秋天的運動推薦爬山,爬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它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是一種負重運動,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特別是在登上一級臺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臺階,膝關節一直處於半屈狀態,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爬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4、調整飲食防秋燥
  “秋老虎”一來,白天會熱浪襲人。這是因為“立秋”時三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所以,立秋之初,天氣仍很悶熱,人們首先還是要防暑降溫。
  清熱解暑類食品別一下子全撤除。此類飲食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平時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處。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同時,隨著天氣的轉涼,寒涼飲食要減少,如西瓜、黃瓜要少吃。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吃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中醫認為,秋天“燥”氣當令,“燥氣”過度,便成燥邪,燥易傷津,津氣虧乏,出現乾燥的症狀,如口乾、鼻幹、面板乾燥等。如何預防秋燥哪?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宜平補、清補,不宜大補。
  第一:多喝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但是,如果我們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給我們的負面效應。水份進入人體後,很快就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我國古代醫學家就替我們提供了一條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那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這種方法,與我們現代醫學中的給病號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真是一舉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贈給我們人類的貴重禮物,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兩者的含量達70%,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五功: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現代醫學也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第二: 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之類的食品,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我們人體的危害。當然,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多吃。比如生薑,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迴圈;同時含有薑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但不可多吃。特別是秋天,最好別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薑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有道理的。
  第三: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季應多吃水果和蔬菜。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水果中首推梨,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蔬菜中首推南瓜。秋天到來,南瓜俏銷,因為秋天是個吃南瓜的好季節。秋天氣候乾燥,增加含有豐富維A、維生素E的食品,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改善秋燥症狀大有裨益。而南瓜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南瓜所含的β胡蘿蔔素,可由人體吸收後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和蛋白質結合可形成視蛋白,在視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旦缺乏胡蘿蔔素會導致夜盲甚至全盲的嚴重後果,這點在小朋友身上更為明顯。清代名醫陳修園說:“南瓜為補血之妙品。”常吃南瓜,可使大便通暢,肌膚豐美,尤其對女性,有美容作用。南瓜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粥、蒸食、熬製、煮飯等。用南瓜200克、黑米150克、大棗60克,可製作南瓜黑米粥,將南瓜洗淨去柄切開,取出種子切片,將黑米、大棗洗淨,一起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先用猛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米爛即可。也可將南瓜150克蒸熟後,依次加入40克糖、250毫升牛奶、1個雞蛋,煮成小兒適宜的南瓜糊。吃南瓜也不要過量。吃太多的南瓜,攝取過量的β-胡蘿蔔素時,β-胡蘿蔔素會沉積在表皮的角質層當中,因此像鼻子、人中、前額、手掌、腳掌、眼睛周圍、指甲旁、關節周圍,或身體表皮皺摺較多的地方,面板會轉變成檸檬黃般的顏色,看起來就像是黃疸一樣,這種症狀被稱為胡蘿蔔素黃皮症。不過胡蘿蔔素黃皮症是因為β-胡蘿蔔素升高而形成的,這種黃並不會在鞏膜上著色。所以,食用南瓜,每天不要超過一頓主食的量即可。
  第四:重食療以潤肺。中醫認為,燥為秋邪,易傷津損肺,耗傷肺陰,因此秋季應注意食療以潤肺。養陰潤燥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適當食用百合、銀耳、山藥、甜杏、仁白果、羅漢果、蜂蜜、冰糖等。多喝粥,“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也是必不可少的。冰糖銀耳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都有養陰潤肺作用。
  現舉幾例粥療之方如下:
  梨子粥:梨子2只,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g,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粥:栗子50g,粳米100g,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痠痛、關節痛等。
  芝麻粥:芝麻50g,粳米100g,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祕、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胡蘿蔔粥:將胡蘿蔔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g和水煮粥。因胡蘿蔔中含有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面板乾燥、口脣乾裂者食用。
  菊花粥:菊花60g,粳米100g,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第五:注意,秋天進補要因人、辨證的對待,這樣才更有針對性。
  1、依身體狀況而定。如血虛的病人應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如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應多食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這樣才能發揮藥物的保健作用。
  2、依工作環境而定。如果工作場所處於乾燥通風的環境中,如戶外或有空調的房間,人體就易產生燥火,需要進補一些具有潤肺功效的食物。但如果長期工作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如果再進行瀉火、滋養的治療,就不適合了。
  3、依年齡而定。人的年齡大小不同,進補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弱,選擇藥物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忌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潤滑的藥物。這都是在進補時應該注意的。
  4、依區域而定。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人的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就會有不同。比如地處潮溼,飲食多溫燥辛辣;若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在應用食物時也應遵循同樣的道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