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指用內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VSD 輔料),來覆蓋或填充面板、軟組織缺損的創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對之進行封閉,使其成為一個密閉空間,最後把引流管接通負壓吸引器,通過可控制的負壓來促進創面癒合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此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骨科合併嚴重創傷的患者,能有效促使創面癒合。我科根據VSD技術原理,嘗試將其與中藥外洗相結合,應用於周圍血管疾病的治療,現將治療嚴重糖尿病溼性壞疽感染的應用體會彙報如下。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周圍血管科劉平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入選患者均為糖尿病溼性壞疽患者。感染病灶多累積足底、足背及內外踝處,足部紅腫異常,膿水淋漓,腐臭難聞。患者伴有惡寒高熱,白細胞>2.0×109,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5%。
1.2.1一般處理:入院後立即給予足部清創,清除死骨及感染肌腱,儘可能開啟各膿腔,做到充分引流,並應用雙氧水等沖洗創面,同時進行膿細菌培養,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此類患者大多血糖控制較差,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血糖。
1.2.2 應用VSD處理方法:一般在入院後3到5天,足部感染得到一定控制,紅腫緩解,血象下降,區域性惡臭味減輕時開始應用VSD技術促使潰瘍癒合。
1.2.2.1 首先在麻醉狀態下,進一步徹底開放潰瘍創面,清除腐肉及膿胎,開放所有感染腔隙,確保軟組織和骨組織的血供。
1.2.2.2 然後根據不同潰瘍大小和形狀設計修剪帶有多側孔引流管的VSD敷料。VSD敷料大小以正好覆蓋潰瘍面為適宜,修剪時注意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側孔完全被輔料包裹。每1根引流管周圍的VSD敷料不宜超過50px,即約4~125px寬的VSD敷料塊中必須有一根引流管[1]。引流管出管的方向以方便引流管密封及避免受壓利於引流為原則。
1.2.2.3 覆蓋填充敷料。把設計好的VSD敷料覆蓋於潰瘍表面,使其充分接觸。縫隙處或者創面較深部位可將修剪下的VSD殘料填塞於此,不留死腔。用4號或7號絲線縫合面板固定VSD敷料,防止其脫落。
1.2.2.4 擦乾創面周圍面板,用具有生物透性貼上薄膜封閉VSD敷料覆蓋著的整個創面。可以用“疊瓦法”貼上敷料,用“系膜法”“包餃子法”封閉引流管出創面邊緣處。即用薄膜將引流管包繞,多餘的薄膜對貼成系膜狀,可以有效地防止引流管出薄膜處的鬆動和漏氣,半透膜的覆蓋範圍應包括創周健康面板50px的範圍[1]。
1.2.2.5 根據需要用三通管將所有引流管合併為一個出口,引流管接負壓裝置,開放負壓,檢查密閉性是否良好。
1.2.2.6 返回病房後將引流管接中心負壓吸引裝置。調節負壓調節在-125 mmHg~ -450 mmHg。觀察VSD敷料明顯癟陷,薄膜下無液體積聚,側聽引流管接頭無漏氣,提示密閉性良好,負壓有效。
1.2.2.7 每日需定時觀察負壓密閉引流是否正常。通過夾閉一側引流管,開放另一側抽吸複方黃柏液迴圈沖洗創面。7-10天更換一次VSD敷料。觀察潰瘍表面肉芽組織是否鮮活、飽滿,待創面完全被新鮮肉芽組織覆蓋後,確定無殘留膿腔後,應用點狀植皮法,修復創面,促其癒合。
1.3 結果 入選患者在應用VSD期間,均未使用抗菌藥物,體溫由入院時高熱(>39℃)逐漸控制在37℃-38℃之間,部分病例體溫恢復正常。膿細菌培養部分轉陰。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均不同程度下降。潰瘍表面均有肉芽組織生長。但一例患者因足部骨關節腔隙及跟腱感染嚴重,最後截肢。
2 討論
2.1 VSD技術應用於糖尿病溼性壞疽的優點
2.1.1 可調節的負壓引流有利於潰瘍癒合。糖尿病足溼性壞疽區域性滲液較多,膿水淋漓,不利於潰瘍癒合,因此充分引流是促其癒合的關鍵。龍冰等[2]認為中心負壓吸引較理想。有研究顯示[3]在額定負壓範圍內,負壓越大,引流效果越明顯。此外,多數糖尿病足同時合併血運障礙,還有研究顯示,當持續施加16.67 kPa負壓時,創面血流量的峰值可達基線血流的4倍[4],微迴圈流速和微血管口徑也顯著增大[5],有利於足部血運改善,加快肉芽組織生長。
2.1.2 有效控制感染,減少抗菌藥物使用。生物半透膜的封閉,隔絕了潰瘍創面與周圍環境接觸,降低了交叉感染機會。糖尿病足合併化膿性骨髓炎,為多重細菌感染,耐藥菌株較多[6],VSD技術持續負壓吸引,能及時將分泌物排出創面,可有效控制感染,減少或避免使用抗菌藥物。
2.1.3 應用VSD技術可減少換藥次數,減輕換藥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並有效降低醫務人員工作量。
2.1.4 有利於運用中醫藥優勢。VSD技術可以通過兩根引流管實現在密閉條件下創面的迴圈沖洗。複方黃柏液的成分為連翹、黃柏、金銀花、蒲公英、蜈蚣。通過三通管每日沖洗潰瘍創面,可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祛腐的功效,適用於陽性瘡瘍,傷口感染。
2.2 VSD技術在糖尿病溼性壞疽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
2.2.1 VSD常見問題處理[7]
2.2.1.1 引流管堵塞。糖尿病足溼性壞疽,區域性膿液較多且稠厚,或者由於脂肪顆粒、血塊及壞死組織脫落,肉芽生長等,均會導致引流管阻塞。處理方法可注入生理鹽水沖洗,遇有血塊阻塞可加用肝素。
2.2.1.2 VSD敷料鼓起,看不見管型。常見的原因,除了引流管堵塞外,還應考慮負壓源異常,吸引機故障、中心負壓表頭損壞、介面處漏氣、停電、中心負壓停止、引流管被壓迫、摺疊等,應及時尋找原因給予對應處理。
2.2.1.3 VSD材料乾結變硬[8]。如前48小時變硬,可以從引流管中緩慢注入生理鹽水浸泡,VSD敷料變軟後再次接通負壓。若是48小時之後變硬,引流管中已無引流物持續流動,可以不做處理。
2.2.1.4 VSD材料變色。VSD材料內有少許壞死組織和滲液殘留,有時會透過半透膜散發出臭味,甚至材料上出現黃綠色、灰暗色等汙穢顏色,這並非創面的壞死組織所致,不會影響VSD的治療效果,一般不做特殊處理。
2.2.1.5 新鮮血液吸出。當發現大量新鮮血液被吸出時,應仔細檢查創面內是否有活動性出血,並做相應的處理。
2.2.1.6 注意加強營養支援。糖尿病溼性壞疽患者多合併低蛋白血癥,VSD持續封閉負壓引流吸出的滲出物中含有大量蛋白。因此,應注意改善患者的全身情況,糾正低蛋白血癥,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進創面癒合。
2.2.2 VSD技術應用於糖尿病溼性壞疽的難點
2.2.2.1 糖尿病溼性壞疽不同於其他骨關節部位的化膿性感染。該部位解剖結構複雜,骨關節腔隙較多。VSD技術雖然由傳統的點狀或區域性引流,變為了面狀引流,但是對足部複雜的關節腔隙如踝關節的膿腔仍無法做到全方位引流。並且踝關節部位無法進行充分的開創引流,否則關節破壞,足部功能缺失,喪失保肢意義。面對此類複雜足關節腔隙的感染,目前仍以截肢為有效處理手段。
2.2.2.2 糖尿病溼性壞疽多合併複雜細菌感染。VSD技術的關鍵在於使用生物半透膜密閉創面,形成負壓引流。筆者認為在糖尿病溼性壞疽早期不推薦使用VSD技術,仍應徹底開放清創為主,破壞細菌的厭氧環境,待區域性感染得到一定控制,滲出物異味不明顯時再行使用,否則可能會在引流不暢的情況下導致厭氧菌落的大量繁殖。
3 前景展望
VSD負壓引流技術的特點是全方位持續負壓引流,有利於潰瘍區域性迴圈改善,分泌物持續排出,經研究表明[3]負壓封閉吸引在創面的修復、癒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藥沖洗創面則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祛腐生新的功效。因此VSD技術配合中藥外洗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在周圍血管疾病如糖尿病溼性壞疽、臁瘡[9]等潰瘍性疾病中有著傳統治療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且簡便易行,效果可靠,副作用小,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有著較廣泛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劉三風,劉志豪,戴志波,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對各種複雜創面修復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Feb.2009,15(6):66-67.
[2]龍冰,李啟芬.持續負壓封閉引流在創傷外科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外科學雜誌,2005,2(8);712―713
[3]裘華德,宋九巨集.負壓封閉引流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8.
[4]許龍順,陳紹宗,喬聘.負壓對創面血流量的影響[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0,21(8):976―978
[5]李靖,陳紹宗,李學擁.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對創面微迴圈流速和血管口徑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代康復,2000,4(12):1848―1849
[6]謝克恭,唐任光,唐毓金,陸敏安,化膿性骨髓炎病原菌培養及耐藥性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5):325-326.
[7]沈翠華,葉春萍.封閉式負壓引流患者的護理體會[J].浙江創傷外科,2009,14(2):204.
[8]濤聖祥,喻愛喜.VSD在伴嚴重軟組織損傷的手掌離斷再植術中的應用[J]解剖與臨床,2007,2(11):415,671.
[9]陸培紅.負壓封閉引流(VSD)治療臁瘡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社群醫師,2010,12(25):203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