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ancet Oncol》雜誌上,Ole Raaschou-Nielsen和其同事發表了一項來在歐洲進行的17個佇列研究的結果,結果提示,富含微粒的空氣會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尤其是肺腺癌的發病風險,並且,即使這些微粒物質的濃度低於現行的歐盟空氣汙染限定值的下限(PM10為40μg/m3,PM2.5為25μg/m3),這種影響仍然存在。
這些研究的設計複雜且克服了既往研究的一些不足。早期一些探討空氣汙染對肺癌發病風險影響的研究主要是評價地域之間的相關性,如社群之間空氣汙染的濃度資料和肺癌的彙總資料,但是在這些研究中可能存在一些分類錯誤和混雜因素(主要是吸菸所造成的影響)。之後,研究者們採用區域暴露評估或更精確的個體暴露水平評估,試圖通過將研究轉為針對個體的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或佇列研究)來降低這些系統錯誤以得到更準確的結論。
Raaschou-Nielsen和其同事對17個具有標準化研究方案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一方面這可以增加受試者的數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樣本偏倚和發表偏倚發生的可能性。該研究的隨訪率高,同時調整了可能存在的混雜因素(包括一系列與吸菸相關的變數)。因此可以降低既往研究中所可能存在的系統和隨機誤差。
空氣汙染是否為肺癌的發病原因,目前上沒有公認的結論。目前研究者仍然在繼續收集證據。雖然肺癌的發病風險與空氣汙染相關,但是這種相關性較吸菸所帶來的風險顯著較低。不過,人人都會暴露於汙染的空氣中,因此後者對公共衛生健康所產生的影響更大。WHO估計2004年,吸菸會造成全球範圍內510萬人的死亡,而同年空氣汙染會造成世界範圍內120萬的死亡。
目前無論是短期或是長期暴露於PM2.5汙染之中,其對健康會產生如何的影響,至今還沒有一個安全的閾值以供評價。此外,Raaschou-Nielsen等也證實了空氣汙染和肺腺癌發病風險之間存在一定聯絡。然而,由同一個研究者所進行的三個丹麥佇列研究的結果卻提示與肺腺癌相比,肺鱗癌和小細胞肺癌和空氣汙染的關係更大。鑑於肺癌的型別的轉變(如從鱗狀細胞癌轉變為腺癌)和世界不同範圍內這種轉變頻率的不同,未來需要進行鍼對性更強的研究。
如今,我們或許需要將空氣汙染列為肺癌發病的病因之一,並且需要認識到空氣汙染對公眾健康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幸運的是,空氣汙染和吸菸相同,是一種可以控制的危險因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