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杜開先

  腦癱兒童的常用干預方法

  1、Vojta法 又稱誘導療法,通過對身體特定部位誘發帶給予壓迫刺激,誘匯出反射性爬及反射性翻身兩種移動運動,通過反覆刺激,促進正常反射通路和運動,從而抑制異常反射和運動。包括

  ①反射性俯爬(R-K):通過刺激肱骨內側踝、股骨內側踝、肩胛骨內側下1/3等誘發帶,誘導產生頭部迴旋、拇指外展、足背曲、骨盆抬高、雙下肢互動運動、肘及手支撐等動作。適用於抬頭不穩、拇指內收、下肢硬直、尖足骨盆分離運動差的小兒。

  ②反射性翻身(R-U):通過刺激胸部誘發帶,誘導典型的翻身運動,打破緊張性迷路反射,促進體軸迴旋,保持身體中線位活動,用上肢支撐上部軀幹,產生臀部抬高,下肢屈曲、外展等動作。適用於抬頭困難、不會翻身及下肢交叉、尖足的小兒。

  優點:方法簡單,容易掌握,無痛、無損傷性,治療範圍廣泛,從新生兒到年長兒都可適用;不需要價格昂貴的裝置,只需要一個溫暖、光線充足的場所,一張治療臺,經濟實用;可以開展早期治療、家庭式治療。治療效果明顯,深得患者家長與醫護人員的好評。

  存在問題:

  (1)對於體質弱及呼吸功能差患兒不適宜。

  (2)開始患兒多激烈哭鬧,給家長帶來嚴重的精神負擔,甚至拒絕接受治療,影響患兒恢復。

  (3)從理論意義來說Vojta法訓練需要以早期診斷為前 題,才能在異常姿位出現以前或完全固定以前,誘匯出正常姿位來抑制和阻止異常姿勢和運動的出現。所以Vojta法更適用於早期以及超早期診斷患兒的訓練。除個別患兒以外,一般最遲不能超過2~3歲以後。

  (4)對力量較大或嚴重肌緊張患兒,需較強壯的訓練治療人員。

  2、Bobath法 又稱神經發育療法,根據小兒神經發育順序,利用抑制、促通、扣擊手技,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促通正常的運動感覺和運動模式。方法有:

  ①豎頭訓練,有抱球法、Bobath球訓練法、三角墊法等。

  ②翻身訓練,有全身伸展模式、手口足協調、軀幹迴旋、單臂支撐等。

  ③坐位訓練,有體位轉換、坐位平衡等。

  ④爬行訓練,有手支撐、四爬位骨盆分離訓練、立直和平衡反應促通、下肢互動運動促通等。站立訓練,有扶站、骨盆控制、姿勢轉換等。行走訓練,有交叉步態抑制、步幅訓練、Bobath法抑制異常姿勢、靜態及動態平衡訓練等。

  優點:科學性強,效果好,無痛、無損傷性的優點,而且不需要價格昂貴的裝置和器材,經濟實用,容易掌握;治療範圍廣泛,應於任何年齡、任何型別、任何程度、任何異常模式CP患兒的訓練。同時也適用於語言功能,作業療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如咀嚼、吞嚥、呼吸、排洩等。即可用於小兒又可用於成人,即可在醫院中治療又可在家庭中治療。

  存在問題:Bobath法訓練在遊戲中進行,要求環境輕鬆愉快,訓練師與患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儘量引導患兒主動運動,以發揮最佳訓練效果。

  3 、上田法 上田法又稱相反性神經興奮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據Myklebust的相反性神經興奮網路學說。通過解除四肢末端的痙攣達到降低四肢、軀幹的過緊張,從而打破異常姿勢,可降低肌張力,緩解肌痙攣,防止關節攣縮變形。常用方法:

  ①上肢法,包括屈曲相、屈曲伸展交替運動、再到屈曲相三階段。

  ②下肢法,包括伸展相、伸展屈曲交替運動、再到伸展相三階段。,適用。

  優點:對於肌張力較高、有重度痙攣的小兒,效果明顯;方法簡便,適合家庭和社群中應用。

  存在問題:有痛苦,需時長,每次一定要達到18min。

  4、引導式教育系統 引導式教育(ConductiveEducation,CE)是由匈牙利的神經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家Pet¨o教授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最初主要是針對腦性癱瘓兒童,以後逐漸擴大應用到多種殘疾兒童以及成年人。引導式教育不是一種康復技巧和治療,而是一個針對運動功能障礙者的教育系統,其目的是通過引導主動學習,激發和發展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兒童的性格與主動參與社會的積極性,使他們在體能、言語、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發展,發展其潛能代償功能障礙,使之儘可能獨立適應社會和所生存的環境。引導式教育體系的主要特徵:

  ①重點強調腦癱兒童主動活動,而不是被動的或單純輔助活動;主動的學習能夠獲得較大的進步和成就感,是正常性格發育的表現之一;

  ②根據患兒年齡、功能障礙程度和所要達到的目的,以小組為教育單位,通過小組共同進行的習作程式,激發兒童的上進心,誘發互相模仿與競爭的能力,從而可以主動挑戰困難,達到個人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作用並促進性格的正常發展;

  ③引導員是這個系統中的核心人物,他(她)融教師與治療師的角色為一體,全面負責患兒的教育與發展,根據每個患兒的障礙程度與特點,進行活動分析,使用節律性意向的訓練方法,引導兒童利用自己的運動潛能,將動作轉移至行動上,從而獲得獨立日常生活的技巧;

  ④節律性意向性方法:與盲、聾、啞兒的特殊教育不同,對腦癱兒童的引導式教育要充分利用患兒的感覺器官,通過運用有節律的語言,表達他/她的內心意向,使聲音符號為外在的行為做好心理準備,將言語與運動連結在一起並促進運動的學習;

  ⑤特殊的訓練器械:為改善運動障礙,穩定地完成每一項習作程式,誘發兒童自發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並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Pet¨o教授設計了引導式教育特用的器械,如木條床、梯背椅障礙梯等。

  優點: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以及併發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行為異常等的康復;它不僅促進功能障礙著的功能障礙本身得以提高,而同時使人格、個性發生變化,即智力、認知、人際交往等能力得以提高。

  存在問題:是一種集體式療育,對引導者要求高,所需場地大,不適用於2歲以內及重症智力低下者,聽不懂他人問話、不能與別人簡單交流者。

  5、“強制性使用”運動療法(CI) CI是由美國伯明翰城Alabama大學一群學者所倡建,為靈長類基礎行為神經科學研究的產物。故該療法是限制較少受損(或健側)肢體活動,而加強對較多受損肢體(或癱瘓側)的練習活動,從而使該肢體重新獲得運動功能。CI療法為對照、隨機證據所支援,對上肢活動恢復確實有效,不涉及到藥物,無不良反應,安全、無危險性,得到康復界重視。CI療法的作用因素目前認為是對患側肢體匯入的集中、反覆練習使用,神經影像和經顱磁刺激(TMS)證實,CI療法當今已被廣泛應用於神經康復,如慢性、亞急性CVD,慢性外傷性腦損傷的癱瘓。不全脊髓與髖關節骨折等均能取得較好效果

  6、作業療法的概念 作業療法(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醫師根據每個患兒的殘疾情況,採取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進行治療和訓練的一種方法,對於身體上、精神上、發育上有功能障礙或殘疾以致不同程度喪失生活自理和學習、勞動能力者,有促其恢復、改善和增強能力的作用。

  作業療法主要側重於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動作的掌握及智慧提高,促進運動發育;促進上肢功能的發育;改善知覺、認識功能;日常生活動作的自立;促進情緒,社會性的發育。

  7、物理療法(physical therapy, PT)作用機制:外界理化因子刺激機體後,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機制,達到消炎、鎮痛、抗菌、鎮靜、催眠、脫敏、抗癌、興奮神經-肌肉、增強免疫等作用。

  優點:收效快、無痛苦、副作用少、療效持久。

  常用方法介紹:

  (1)電刺激療法是指應用1000Hz以下的低頻脈衝電流,和應用頻率1001-100000Hz之間的中頻脈衝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其中包括感應電療法、電興奮療法、間動電療法、超刺激電療法、經皮電刺激神經療法、痙攣拮抗肌電刺激、干擾電療法、音訊電療法和調製中頻電療法等。目前臨床應用的主要有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功能性電刺激(FES)、經皮電刺激神經(TENS)。

  (2)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 therapy,BFT)是應用電子儀器,將人們正常意識不到的身體功能(如肌電、皮溫、心率、血壓等)變化,轉變為可以被人感覺到訊號,如視覺或聽覺形式顯示出來,再讓病人根據這些訊號,學會控制自身不隨意功能的治療或訓練方法。

  (3)光療法是指應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現代用於治病的人工光源有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和鐳射等。

  (4)水療法是指利用水的溫度、水靜壓、浮力和水中所含的化學成分,以不同方式作用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水療方法有渦流浴、氣泡浴、Hubbard槽浴、步行浴等。

  (5)乘馬療法是指通過乘馬改善患兒平衡性和動作協調性,提高自信心和自立性,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此方法目前在英國、美國、荷蘭、日本發展較快。

  8、感覺統合治療(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感覺統合失調是多因素促成,嬰兒發育早期各種感覺資訊輸入不夠是主要因素之一。在科學育嬰中,目前我國對視、聽、觸及本體覺的資訊刺激已比較重視,前庭覺資訊的輸入還不夠,因此在育嬰中應加強前庭資訊的輸入。前庭系統由內耳的兩個前庭感受器、腦幹、小腦、前庭神經核組成,和大腦也密切相關。內耳的兩個前庭感受器是重力感受器和運動感受器。當頭的位置發生變化時,重力感受器中的小碳酸鈣結晶體就離開原來的位置,運動感受器三對半規管中液體就流動,將資訊傳至小腦、大腦。

  如果在嬰兒期頭部各種位置變化的前庭資訊輸入充分,腦的統合功能就強,孩子就會有好的平衡及其他功能。前庭覺不僅與平衡有關,還參與機體多方面的功能的完善,如前庭功能不好的孩子,眼肌、頸肌運動亦有障礙,眼不能很好的注視和隨物移動,手眼協調功能也差。還有報告,電生理檢測顯示以閱讀、書寫和拼寫顛倒等障礙為特徵的綜合徵,主要是小腦-前庭系統功能障礙或病變。研究也顯示,前庭-小腦功能也影響情緒及認知能力的完善,情緒不穩、注意力欠佳、學習障礙、語言能力不足、自閉等,前庭-小腦功能缺陷是因素之一。

  已有不少研究證實,前庭資訊的輸入不僅能增強平衡功能,也可促進嬰兒多方面發展。有人用抱嬰兒坐轉椅的方法觀察到,每週4次轉椅刺激4周後,該組比不坐及坐而不轉兩個對照反應、運動都發育好,在坐、爬、站、走方面尤其明顯。還有學者證實,接受額外前庭刺激的早產兒體重上升快、不易哭鬧、睡眠好。充氣大球協助的各種運動,可輸入包括頭下位等各種體位及運動的前庭資訊,同時也輸入觸覺、本體覺、視覺、聽覺等資訊,是提高嬰兒前庭功能、感覺統合能力和運動功能的理想方法。在嬰幼兒期,其他感統專案都不能安全輸入頭下位的前庭資訊,這使大球運動更加珍貴。

  9、中醫康復療法

  常用方法有針刺療法、按摩療法、中藥療法、溫熱療法、穴位注射療法、埋線療法、掛線結紮療法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