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內科 主任醫師 王偉

  兒童肥胖的預防

  兒童肥胖的治療至今仍為世界性難題。目前,國際上公認肥胖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更有效。肥胖主要取決於機體脂肪細胞的數量和體積。而脂肪細胞的數量主要取決於母親孕後期的三個月、生後第一年及11~13歲青春前期三個階段的積累。如果在這三個階段過量進食使脂肪細胞數超量生長,過後即便努力減肥也只能使脂肪體積略有縮小,而脂肪細胞數量不會有任何變化。

  1、母親孕後期的三個月不能過度進食。孩子在這兩個時期切忌多食少動,否則容易肥胖且減肥難度大。由於超重是肥胖的潛在危險和警戒線。因此從身高標準體重來講防治肥胖的最佳時期為超重和輕度肥胖階段。對超重和輕度肥胖兒童進行早期防治可防胖於未然,減少中重度肥胖的新增人數,減少肥胖對兒童身心的損害。防治兒童肥胖,家長的認識至關重要。有時孩子已處於超重甚至輕度肥胖階段家長仍認為孩子很正常,繼續認可孩子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並鼓勵孩子繼續過度進食,放任孩子倦怠不運動,使兒童發展為肥胖或中重度肥胖。事實上家長認識的偏差導致許多兒童錯過了防治肥胖的最佳時期。因為肥胖在年齡小或輕度時不控制,到了青春期或中重度肥胖時再想減肥就很困難了,常常是事倍功半。胎內因素小兒出生體重與孕婦營養有關。如孕婦進食過多,特別是在孕期後3個月,易發生胎兒過重並導致小兒肥胖。

  2、首先講孕期注意事項:兩個方面:出生體重太小小於2KG,及體重大於4kg的肥胖兒童是正常出生體重的4倍以上。出生體重小於2.5kg肥胖兒是正常兒童3倍以上。胎兒後期脂肪細胞數目的增加。因此母親孕後期的三個月注意體重的增加。孕七個月以後,是母子體重上升比較快的階段,身體適應了,胃口就上來了,再加上很多家長認為要補充營養,所以更不控制;實際上,七個月以後孩子臟器等發育已經比較成熟了,如果營養過剩主要就是長體重了,很容易養出來巨大兒,而巨大兒在成年後肥胖的機率非常大。”陳青說。不僅寶寶胖了不好,媽媽胖得過多也不容易自然恢復。她建議,媽媽分娩前體重比懷孕前體重不宜超過12公斤,孩子則以2.75~3.25公斤的體重最好。飲食上,孕後期的食物搭配要有足夠的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和纖維素,多吃果蔬,每頓飯一二兩主食是可以的,少吃多餐,但糖分及脂肪含量大的食物儘量少吃。

  3、但孕期媽媽也注意小於胎齡兒臨床研究發現:出生體重低、體重在早期波動較大、或生後體重追趕較快的兒童與IR相關性較強,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較高;巨大兒發展為IR的風險也較高。過去十年低出生體重與成人胰島素抵抗綜合徵的相關性在幾乎所有的橫斷面研究和縱向研究中(包括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種族人群)均得到證實。為解釋IR和出生體重的相關性,提出了“胎兒程式化學說”,認為多細胞生物的正常程式化發育依賴於孕期獲得的遺傳訊號的系列同步驅動,即在發育的關鍵或敏感時期的營養狀況,將對機體或功能產生長期或終生的影響。早期營養環境刺激導致機體產生適應性的選擇或分化母細胞增殖,可使組織細胞數量或比例永久性獲得改變,胎兒對宮內生長受限和出生後快速生長的代謝和激素反應可能是成年期疾病早期病理生理改變的關鍵,成人期IR可能是發育胎兒對宮內營養不足短期內成功適應所付出的代價。為解釋肥胖與IR和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從生物進化角度提出了“節儉基因型學說”,即起源於“剝奪”狀態的基因可能導致適應,這種適應在“豐足”時出現不利的後果。“胎兒程式化學說”從個體發育的短期營養角度來闡釋成人疾病的胎兒起源的機制,而“節儉基因型說”則從群體進化和長期營養適應的角度來解釋胰島素抵抗綜合徵的機制。

  一歲以內預防:

  1、保證母乳餵養。圍產期保健應包括嬰兒餵養的指導,強調母乳餵養的好處,給予母乳餵養的具體指導,並宣傳過度餵養的危害。在嬰兒期,鼓勵純母乳餵養4~6個月母乳餵養可以使嬰兒處理膽固醇的酶系統功能較非母乳餵養者好,並且等他們長到成年後也是如此。因而經母乳餵養的兒童,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另外,母乳的成分經常發生變化,如嬰兒吮吸過量乳汁的味道就會發生變化,這使得嬰兒不會吸奶過多,因此可以預防肥胖。而奶粉味道始終如一,這使餵養的嬰兒往往有奶就吃,容易引起肥胖。

  2、在生後前6個月不新增固體食物。每月測量並記錄體重,如果發現寶寶體重增長過速,要給媽媽及時指導,少給、晚給固體食物,尤其是穀類,代之以水果和蔬菜3-6歲至青春期兒童預防寶貝,再吃一口,再吃一碗”,做父母的都不願讓孩子餓著,總擔心孩子長得不夠壯,於是希望他們吃得多,鼓勵孩子再多吃一點。

  1、過度進食

  家長的過度餵養使肥胖的兒童食量大於其生理需要量、進食速度快。 常見的不當餵養行為有:

  多喜食油炸食品或甜食等 高能量食物。 每天攝入一個冰淇淋會增加 500 卡熱量,一週體重會增加 0.45 公斤。

  飲食不規律甚至暴飲暴食。

  不吃早餐,中餐及晚餐過量進食。

  食物中油膩食物和肉製品多,水果蔬菜少 。

  2、運動不足

  為了防止意外傷害, 家長過度保護兒童,使其戶外活動不足或運動量小,經常在室內看電視或玩遊戲機(每天看電視 3 小時,體重增加的危險升高 2倍)。多食少動使過多的熱能得不到消耗轉變成脂肪積存在體內,久而久之造成肥胖。肥胖兒童 逐漸進入因為肥 胖二怠動、不動則多食、多食則更胖的惡性迴圈中。

  3、遺傳因素

  父母肥胖,其後代發生肥胖的可能性為 80% 。父母中一方肥胖,其後代發生肥胖的可能性為 40% ,父母均不肥胖,其後代發生肥胖的可能性為 7%。這除與遺傳基因有關外,還有家庭環境因素的作用。有時,不良的生活環境甚至比遺傳基因更可怕。在貧困地區,即使兒童帶有肥胖基因,因為飲食清淡和活動量大,但並不一定出現肥胖。家族性肥胖往往存在著導致肥胖的共同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據統計,每年在電視、雜誌和廣播等 媒體上約有一萬個垃圾食品廣告不斷誘惑著兒童。 可以這樣說, 基因批准你肥胖,環境和個體促使甚至決定你肥胖。

  飲食控制原則:

  由於兒童不斷生長髮育的特點,對超重和輕度肥胖兒童可控制飲食(少食或不食高熱量、高脂食物代之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素和非精細加工的食物,減慢進食速度)、增加運動和矯正不良習慣,維持體重緩慢增加或不變的原則,這樣隨著身高的不斷增加即可達到維持在超重和恢復正常的目的。對中重度肥胖兒童適當限制攝食量,禁食促進肥胖產生的食品。對中度肥胖兒童提倡每月減重 ( 為減少肥胖對兒童身心的危害 )0.5~1公斤;對重度肥胖合併高血壓及現有體重已超過成年預測身高標準體重 20% 的兒童,每月減 2~3公斤為宜。在無飢餓感的前提下逐步控制熱卡攝入至生理需要量。

  總之不給肥胖兒童設立可望而不可及的“遠大”目標,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持續性。指導肥胖兒童有的放矢並較順利地矯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另外正常體重的孩子也要注意預防肥胖。飲食干預包括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合理選擇食物、減少食物攝入量等。一日三餐的食量要合理分配,早餐吃全天食量的 35% ,中餐吃全天食量的 45% ,晚餐吃全天食量的 20%。烹調方式以清蒸和涼拌為主,晚餐尤以清淡為宜。改變進餐順序,用小碗進食。先攝入低熱卡食物後攝入高熱卡食物。飯前先喝湯,先食素菜,再食葷菜,然後再吃主食。放慢進食速度。要邊看電視邊吃飯。餐後儘早刷牙,睡前不再進食。對主食量過大的重度肥胖兒童,應限制主食量。平時不食或少食零食。這種飲食調整方案不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當然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減肥效果。

  食品選擇:

  為了方便起見有學者將食物分為紅燈食品、黃燈食品、綠燈食品三大類。肥胖兒童應儘量不食紅燈食品、少食黃燈食品而代之以綠燈食品。

  紅燈食品:肥肉、黃油、油炸食品、西式快餐等(脂肪在體內燃燒慢易堆積在體內)、糖果、巧克力、冷飲、甜飲料、甜點心、果仁、土豆、白薯、膨化食品等。

  黃燈食品:豬肉、米飯、麵食、餡類食品、香蕉、葡萄等。

  綠燈食品:牛肉、魚、蛋、奶、蝦、動物肝臟、豆漿、蔬菜、蘋果、梨、西瓜、橘子等。

  運動干預:

  肥胖是由於能量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在進行飲食調整的同時,適量的運動 ( 中等強度、時間較長的耐力運動 )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相輔相成,因為只控制飲食不運動減肥速度慢;只運動不控制飲食可能會越發肥胖。因為運動不僅增加能量的消耗,還可降低食慾。有些肥胖兒童終日雍懶。有些雖愛運動但運動量不足非但起不到減肥的作用還增加了食慾。要求肥胖兒童的運動強度應達到運動時脈搏每分鐘 150次左右。這種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消耗脂肪為宗旨,不會造成肥胖兒童過於疲勞並起到抑制食慾的作用。(運動強度太大不易堅持且於健康不利;運動強度過小,能量消耗少會增加食慾,均達不到降低體重的目的)。在這種強度下需運動40~60 分鐘 / 天,每週要保障運動 天。運動方式最好選擇全身肌肉參加且需要身體移動的運動:如 長跑(是消耗熱量較好的方式)、爬樓梯、蹬山、步行。跳繩、踢毽子、騎自行車亦可。運動時間可安排在下午,因為同樣的運動下午較上午消耗的熱量要多。這種運動方式在短期內也不可能有明顯的效果,一般需堅持2~3 個月,肥胖度才有所下降,估計總的療程需一年以上。

  這種通過健康教育、控制飲食、改變生活習慣的個案治療有研究表明體重降低者佔 80% ,在 4 周左右的時間內,肥胖兒童平均減重 3.5公斤左右,且肥胖度也有所降低。隨著兒童肥胖發病率的增加,個案治療已難以控制快速增長的趨勢,因此有必要進行群體干預。個案治療的一些技巧亦適用於群體干預,所不同的是干預覆蓋的物件和場所不同。群體干預物件為幼兒園和學校的兒童和學生,重點為超重和肥胖兒童;其場所為幼兒園和學校。對超重和肥胖兒童的膳食、運動、生理、生化指標進行系統的綜合干預。建立防治肥胖因素的人文環境和物質環境,以扼制降低兒童肥胖發病率。有研究表明群體干預可將肥胖發病率從16.9% 降12.1% ,且降低了非肥胖兒童發展為肥胖兒童的危險。

  干預措施:

  1、由專業人員在學校開展健康教育、體格檢查和衛生指標檢測。每 2 個月測一次體重,每 6月測定生化指標。專業人員和衛生、體育老師進行技術指導。

  2、膳食干預的原則為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素攝入充足,對中重度肥胖兒童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達到低熱量的平衡膳食。肥胖兒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不吃油炸食物、基本不食純熱量食品、限制進食含糖高的水果及果製品、主食以米飯為主)減少多餘熱量的攝入。以達到不再由膳食蓄積熱量,鞏固每日熱量攝入和消耗平衡,加大運動量逐漸消耗以往積存的脂肪,繼續鞏固每日熱量攝入和消耗平衡,繼續加大運動量,將過去堆積的脂肪基本消耗掉,使體重維持現狀或下降到正常水平。輕度肥胖兒童每天少攝入125~200 千卡熱量;中重度肥胖兒童每天少攝入 250~500 千卡熱量(舉例而言步行 0.5 小時可消耗一袋奶的熱量、騎車 20分鐘可消耗兩片火腿腸的熱量、游泳 20 分鐘可消耗半個雞脯的熱量、跑步 6 分鐘可消耗一個煎蛋的熱量)。重度肥胖兒童每月減重約 3 公斤。

  3、肥胖兒童寫膳食和運動行為日記。

  4、班主任及衛生和體育老師進行督導。通過上述措施達到個體熱量收支基本平衡 , 個體體重監測曲線平緩或下降;肺活量有所增加;血生化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樹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的目的。

  5、家庭的作用

  無論是增加運動還是減少非生理性進食,肥胖兒童都不願或難以做到。因此無論是個案治療還是群體干預如沒有家長的支援、參與和表率作用,很難成功。況且肥胖兒童的家庭其生活習慣存在著共同的易導致肥胖的特點。加之兒童減肥後基礎代謝率降低,需要進一步消耗熱量方能越過出現的減肥平臺期。另外體重降低是兒童及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也是兒童和家長最易失去信心和中止治療的關鍵所在,要告知他們不良行為的改變及對治療方法的掌握較減重更為重要,在幫助兒童度過這非常時期的同時,建立起家庭健康的生活模式。

  總之肥胖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減重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減重開始對肥胖兒童固然不是一件容易和愉快的事,但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會有收穫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